静脉溶栓有时间窗要求,4.5小时内缺血性卒中无禁忌证可考虑rt-PA溶栓,6小时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塞经评估有半暗带可考虑静脉或动脉溶栓联合,需排除出血、血压、近期卒中或外伤等禁忌证,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严格评估全身状况,孕妇溶栓需谨慎多学科会诊,儿童脑梗塞需个体化评估仅在获益远大于风险时谨慎考虑并密切监测。
一、静脉溶栓的时间窗要求
1.4.5小时内的缺血性卒中:对于发病时间在4.5小时内的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若存在明确神经功能缺损(如单侧肢体无力、言语不利等)且无溶栓禁忌证,可考虑静脉rt-PA溶栓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此时间窗内及时溶栓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残疾率,例如多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溶栓组患者3个月功能独立率高于未溶栓组。
2.6小时内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塞:发病6小时内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塞患者,经严格影像学评估(如CT灌注成像等)提示存在半暗带时,可考虑静脉溶栓或动脉溶栓联合治疗,相关临床试验表明此类患者在合适时间窗内溶栓可获益。
二、排除溶栓禁忌证
1.出血相关禁忌:存在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如近期有颅内出血史、消化道大出血等绝对禁忌溶栓,因溶栓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可致病情急剧恶化;既往有严重出血性疾病史(如血友病)者,溶栓后出血风险极高,不可溶栓。
2.血压相关禁忌: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且未有效控制时,溶栓可能增加脑出血风险,需先将血压控制到合适范围后再评估是否溶栓。
3.近期卒中或外伤禁忌:近3个月内有重大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者,溶栓后出血并发症发生几率增大,一般不建议溶栓。
三、特殊人群的溶栓考量
1.老年人:老年人脑梗塞患者溶栓时需更严格评估全身状况(如心功能、肝肾功能等),因其多合并基础疾病,溶栓后出血风险相对更高,需关注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进展情况,在时间窗内且排除禁忌证时谨慎评估溶栓获益与风险。
2.孕妇:孕妇发生脑梗塞时溶栓需极其谨慎,因溶栓药物可能影响胎儿,需充分评估母亲病情严重程度,在时间窗内且母亲获益明显大于胎儿可能受的风险时,经多学科会诊后才可考虑溶栓,权衡两者利弊。
3.儿童脑梗塞:儿童脑梗塞少见,溶栓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年龄较小儿童溶栓禁忌相对更多,需根据具体病情、发病时间等个体化评估,仅在明确患儿溶栓获益远大于潜在风险时(如大血管闭塞且发病时间在合适儿科时间窗内等)谨慎考虑溶栓,密切监测儿童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