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溃烂真菌感染由皮肤癣菌等真菌侵袭引发,常因足部潮湿、屏障受损、接触污染物品诱发,局部有红斑水疱脱屑溃烂渗液伴瘙痒,严重时可低热,通过真菌镜检和培养诊断,非药物干预要保持足部干燥清洁避免搔抓,药物用外用抗真菌药按疗程用,儿童用刺激性小药物且遵医嘱,孕妇用抗真菌药需咨询医生,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并加强溃烂部位观察护理。
一、定义与致病因素
脚后跟溃烂真菌感染是由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等)、酵母菌或霉菌等真菌侵袭足部皮肤引发的病变,常因足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如多汗、穿不透气鞋袜)、皮肤屏障受损(如外伤、长期行走摩擦)、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如公共浴室、拖鞋等)等因素诱发。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脚后跟部位出现红斑、水疱、脱屑,随病情进展可出现皮肤溃烂、渗液,伴有不同程度瘙痒,部分患者可能因搔抓导致溃烂加重、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疼痛等表现。
2.全身表现: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但若感染严重、范围广,可能出现低热等全身反应。
三、诊断方法
1.真菌镜检:取病变部位皮屑进行显微镜检查,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可初步确诊。
2.真菌培养:通过培养明确致病真菌的具体种类,以便针对性选择抗真菌药物。
四、治疗原则
(一)非药物干预
1.保持足部干燥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脚后跟,清洗后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间,可使用吸水性好的毛巾。避免长时间浸泡足部,选择透气性佳的棉质鞋袜,勤换鞋袜以减少真菌滋生环境。
2.避免搔抓:搔抓易导致皮肤破损加重,进一步促进真菌扩散及继发细菌感染,需尽量克制瘙痒感。
(二)药物治疗
可选用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通过抑制真菌生长发挥作用。使用时需注意涂抹均匀,覆盖病变部位及周围皮肤,按疗程用药以确保彻底杀灭真菌。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谨慎,优先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且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不当用药对儿童皮肤造成损伤,同时注意保持儿童足部清洁干燥的生活护理。
2.孕妇:孕妇使用抗真菌药物需咨询医生,因部分药物可能对胎儿有潜在影响,应权衡治疗收益与风险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日常注重足部卫生护理。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促进真菌生长,且足部血液循环及神经可能存在病变,更易导致溃烂加重及感染扩散。此类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加强脚后跟溃烂部位的观察与护理,如发现溃烂加重或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联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