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性荨麻疹又称皮肤划痕症属物理性荨麻疹范畴,特征是皮肤受机械刺激沿刺激部位现条状隆起伴瘙痒可数小时内消退,病因包括遗传、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感染,临床表现为搔抓等后现条状隆起伴痒可消退,诊断靠皮肤划痕试验阳性并排除其他,治疗原则是避免诱发因素、用抗组胺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要防搔抓、孕妇用药需谨慎、老年人注意皮肤保湿与规范用药。
人工性荨麻疹又称皮肤划痕症,是荨麻疹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于物理性荨麻疹范畴。其特征为皮肤受到搔抓、摩擦等机械性刺激后,沿刺激部位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通常可于数小时内自行消退。
病因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荨麻疹病史者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机体免疫调节失衡时,皮肤肥大细胞易受刺激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发皮肤反应。
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等感染可能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人工性荨麻疹发作,如扁桃体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可能与该病相关。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数分钟内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不同程度瘙痒,隆起可逐渐融合,一般于数小时内消退,不留痕迹。部分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类型荨麻疹的表现,如风团、红斑等。
诊断
主要依据典型的皮肤划痕试验: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皮肤,若6~8分钟内出现线性风团,则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可辅助诊断人工性荨麻疹。同时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皮肤表现,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治疗原则
避免诱发因素:尽量避免搔抓、摩擦等机械性刺激,穿着宽松衣物,减少对皮肤的物理刺激。
药物治疗:可选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如第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此类药物相对安全,能有效减轻瘙痒和风团症状。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药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娇嫩,需避免过度搔抓,家长应注意修剪儿童指甲,防止因搔抓加重皮肤损伤。若儿童出现人工性荨麻疹,应及时就医,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寻找并规避可能的诱发因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儿童适用的抗组胺药物。
孕妇:孕妇患人工性荨麻疹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优先通过避免诱发因素等非药物方式控制症状,若需药物治疗,需在妇产科医生与皮肤科医生共同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更易受机械性刺激影响,需注意皮肤保湿,穿着柔软衣物,减少皮肤摩擦,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