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需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双脚后彻底擦干脚趾缝等易潮湿部位,选透气性好的棉质袜子和宽松透气鞋子;外用抗真菌药物可选用唑类、丙烯胺类,需均匀涂于患处及周围皮肤且范围略大于皮损区,每日1-2次坚持2-4周,涂药前要清洁干燥,出现不适立即停药;儿童用温和刺激性小制剂且成人监护,孕妇用抗真菌药需谨慎咨询医生,糖尿病患者要严控血糖并密切观察足部情况。
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1.每日清洁:建议患者每日用温水清洗双脚,清洗时要轻柔,避免过度搓揉导致皮肤破损。清洗后务必用干净柔软的毛巾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缝等易潮湿的部位,因为潮湿环境利于真菌滋生,保持干燥可破坏真菌生存的微环境。
2.选择合适鞋袜:穿着透气性好的棉质袜子,可吸汗,保持脚部干爽;鞋子应选择宽松、透气的款式,如帆布鞋、运动鞋等,避免穿不透气的塑料鞋或皮鞋,减少脚部出汗后形成的潮湿密闭空间。
二、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1.药物种类及作用:可选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还有丙烯胺类药物,像特比萘芬乳膏,能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阻碍真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用时需将药物均匀涂抹于患处及周围皮肤,范围应略大于皮损区域,一般每日1-2次,坚持使用2-4周,以确保彻底杀灭真菌,防止复发。
2.注意事项:涂抹药物前要确保足部皮肤清洁干燥,用药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烧灼感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清洗局部,必要时就医评估。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应优先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外用制剂,且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避免儿童误触或误食药物。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儿童足部清洁干燥,教育儿童不与他人共用鞋袜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2.孕妇:孕妇合并脚气时,使用抗真菌药物需谨慎。一般优先选择外用的相对安全的抗真菌药物,如部分唑类药物在孕期使用需咨询妇产科医生和皮肤科医生,评估用药风险与获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切勿自行盲目用药。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利于真菌生长繁殖,且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差,合并脚气时要更加重视足部护理。除了常规的清洁、干燥、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外,需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等),以营造不利于真菌生长的体内环境,同时密切观察足部情况,若出现感染加重、溃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