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正常体温因测量部位不同有差异,低烧判定依部位有别,不同人群低烧表现及需注意情况各异,低烧应对有非药物干预等原则,儿童低烧家长勿盲目用退烧药,特殊病史人群低烧不能自行随意用药需及时就医。
一、低烧的定义及判定标准
通常来说,人体的正常体温会因测量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口腔舌下温度正常范围在36.3℃~37.2℃,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稍高,约在36.5℃~37.7℃,腋下温度相对较低,正常范围是36.0℃~37.0℃。当腋下温度在37.1℃~38℃之间时可判定为低烧;口腔舌下温度在37.3℃~38℃之间属于低烧;直肠温度在37.8℃~38℃之间则为低烧情况。
二、不同人群低烧表现及需注意的情况
(一)儿童群体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其基础体温可能会因年龄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年龄越小基础体温相对稍高些。儿童低烧时可能表现为精神状态较平时稍差、食欲略有减退等。需要注意的是,儿童低烧时要密切观察其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感染表现,或者是否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低烧可能是一些感染性疾病早期表现,若不及时关注可能病情会进展。
(二)成人群体
成人出现低烧时,自身感觉可能相对不明显,部分人可能仅自觉有轻微身体不适,如感觉有点乏力等。但也需要结合自身生活方式等情况来判断,比如近期是否有过度劳累、接触过感染源等情况。如果成人低烧持续时间较长,就需要排查是否有结核等慢性感染性疾病等情况。
(三)特殊病史人群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出现低烧时需要格外谨慎。因为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低烧可能是基础疾病活动的表现,也可能是合并了其他感染等情况。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现低烧,可能是病情复发的信号,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三、低烧时的应对原则
(一)非药物干预方面
对于低烧情况,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比如适当多饮用温开水,有助于补充因体温升高而散失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对于儿童,要注意穿着合适的衣物,不宜过厚,以利于散热。成人也可通过适当休息来帮助身体恢复,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等。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低烧时,家长要避免盲目给儿童使用退烧药,尤其是低龄儿童,应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方式。对于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出现低烧,不能自行随意用药缓解,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低烧原因后再进行相应处理,避免因自行用药掩盖病情或导致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