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炎是与感染或自身免疫相关的小脑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共济失调、头晕头痛呕吐等,可通过脑脊液和影像学检查诊断,需针对病因治疗;过敏性紫癜由感染、食物药物过敏等致小血管炎,有下肢臀部对称性紫癜伴关节腹痛血尿等,靠血常规等诊断,需避过敏原对症处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自身免疫致血小板减少,有皮肤瘀点瘀斑等,血常规及骨髓穿刺可诊,轻可观察重需激素治疗等。
一、小脑炎
1.定义与病因
小脑炎是小脑发生的炎症性疾病,病因多与感染相关,如病毒(如肠道病毒、疱疹病毒等)感染可引发小脑炎,部分患者可能因自身免疫反应等非感染因素导致小脑炎症。
2.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肢体协调障碍,还可伴有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影响言语功能等。儿童患者因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共济失调表现可能更为突出,影响其日常活动。
3.诊断方法
通过脑脊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蛋白等指标异常,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可观察到小脑部位的炎症改变,帮助明确诊断。
4.治疗原则
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若为病毒感染引起,可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使用降低颅内压药物等缓解呕吐、头痛等症状,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神经系统体征变化。
二、紫癜
(一)过敏性紫癜
1.病因与诱因
多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等)、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因素有关,机体接触相关诱因后发生免疫反应,导致小血管炎。
2.临床表现
皮肤出现紫癜,多分布于下肢及臀部,呈对称性,还可能伴有关节痛、腹痛、血尿等表现,儿童患者相对更常见,且关节痛等症状可能影响其活动。
3.诊断依据
通过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排除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结合典型皮肤紫癜表现及相关伴随症状进行诊断。
4.治疗要点
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使用抗过敏药物等进行治疗,同时关注患者关节、消化道等受累情况,进行相应对症处理。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病因机制
分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机体自身免疫机制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或生成减少,使血小板数量降低。
2.临床表现
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严重时可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表现,儿童患者发病时需特别注意避免外伤导致出血加重,因其自身活动较频繁,易发生磕碰。
3.诊断方式
血常规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骨髓穿刺等检查可帮助明确血小板减少的具体病因。
4.治疗原则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治疗措施,轻度患者可观察,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同时需注意预防出血事件发生,儿童患者要加强护理,避免碰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