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是脑膜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感染性含细菌性(常见肺炎链球菌等起病急)、病毒性(多肠道病毒等症状较轻自限)、真菌性(新型隐球菌引起病程迁延),非感染性相对少见;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呕吐等严重时意识障碍等;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细菌性用敏感抗生素病毒性对症支持真菌性用抗真菌药;儿童免疫差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老年人免疫低病情进展快要早识别,妊娠期女性患脑膜炎需告知妊娠情况谨慎用药并监测胎儿。
一、定义
脑膜炎是脑膜(覆盖大脑和脊髓的膜)发生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侵袭引发,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临床以感染性脑膜炎更为常见。
二、病因分类
(一)感染性因素
1.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此类脑膜炎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
2.病毒性脑膜炎:致病病毒多为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症状相对细菌性脑膜炎较轻,病程常具自限性。
3.真菌性脑膜炎:由新型隐球菌等真菌引起,病程迁延,可出现长期低热、头痛等表现。
(二)非感染性因素
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但临床相对少见。
三、主要症状
1.一般表现:发热、头痛、呕吐为常见症状,婴儿患者可出现前囟饱满、拒食、烦躁不安等表现。
2.严重表现:病情进展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抽搐、颈项强直等,细菌性脑膜炎病情较重时上述症状更为显著。
四、诊断方法
1.病史与体格检查:了解患者发病过程、既往健康状况等,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等)。
2.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是关键,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白细胞显著增多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多表现为淋巴细胞增多;真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可检出相应真菌。
3.影像学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有助于排查颅内并发症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1.细菌性脑膜炎:需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病毒性脑膜炎:多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降颅压等,病程具自限性。
3.真菌性脑膜炎:选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患脑膜炎时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等,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感染脑膜炎后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应重视早期症状识别,尽早就诊。
妊娠期女性:患脑膜炎可能影响胎儿健康,就医时需告知医生妊娠情况,谨慎选择用药,加强对胎儿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