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小样儿脑瘫存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增高型肢体僵硬活动受限、减低型肢体松软肌力弱)、姿势异常(站立剪刀步等),伴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发作,家长需密切关注其发育情况,早期干预并遵循安全护理原则保障患儿安全健康。
一、运动发育落后表现
足月小样儿脑瘫患儿在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发育方面均迟于正常同龄儿。例如,正常婴儿3个月左右可抬头,而足月小样儿脑瘫患儿可能4个月甚至更晚仍无法自主抬头;正常婴儿6个月能独坐,足月小样儿脑瘫患儿可能到8个月甚至更晚才能尝试独坐,且独坐时身体稳定性差,易倾倒。在精细运动方面,正常婴儿9个月左右能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物体,足月小样儿脑瘫患儿可能延迟至12个月甚至更晚才能完成类似动作,且手部动作协调性差。
二、肌张力异常表现
1.肌张力增高型:患儿肢体常处于僵硬状态,活动受限。如屈伸肢体时阻力增大,穿衣时难以将手臂伸入袖管,下肢肌张力增高时行走呈剪刀步,即双下肢交叉,迈步困难。
2.肌张力减低型:患儿肢体表现为松软,肌力弱。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状,形似“青蛙腿”,俯卧位时头难以抬起,不能像正常婴儿那样将上半身撑起。
三、姿势异常表现
常见异常姿势包括:站立时双下肢交叉呈剪刀样,行走时足尖着地、脚跟不能正常接触地面;仰卧位时头后仰、下肢伸直;坐位时身体前倾、脊柱后凸呈角弓反张样姿势等。这些异常姿势是由于脑部受损导致肌肉控制失调所致。
四、伴随症状表现
1.智力低下:部分足月小样儿脑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表现为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等能力低于正常水平,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较迟钝,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人。
2.语言障碍:患儿可能出现说话晚、发音不清、语言表达能力差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完全不会说话。这与脑部受损影响语言中枢的发育及功能有关。
3.癫痫发作:约有一定比例的足月小样儿脑瘫患儿会合并癫痫,多在婴幼儿期出现癫痫症状,表现为突然的抽搐、意识丧失等,癫痫发作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五、特殊人群(儿童)注意事项
对于足月小样儿脑瘫患儿,家长需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运动、姿势等方面异常表现,应及时带患儿到儿童康复科等相关科室进行评估。早期干预至关重要,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等非药物干预手段,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姿势异常及伴随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在护理过程中避免因患儿肌张力异常等情况导致意外伤害,如在协助患儿翻身、坐立等活动时要轻柔、规范,以保障患儿的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