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炎多由病原体感染引发且小儿因免疫未熟易发病,有咳嗽、发热、气促喘息等表现,可通过临床表现评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诊断,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病毒感染多自限合并细菌用抗生素,预防需环境通风、日常护理、保证营养,患病时要关注病情变化遵循儿科护理原则。
一、定义与病因
小儿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黏膜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多由病原体感染引发,常见病原体包括病毒(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易受病原体侵袭;同时,若处于空气污染严重、气温骤变的环境中,也会增加发病几率。
二、临床表现
1.咳嗽:初期多为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痰液性状因病情而异,可为白色黏液痰等。
2.发热:体温可呈现不同程度升高,从低热到高热不等,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发热表现可能较为明显。
3.气促、喘息:部分患儿尤其是婴幼儿,可能出现呼吸增快、鼻翼扇动、喘息等症状,这与小儿气道相对狭窄等生理特点有关。
三、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评估:依据患儿咳嗽、发热、气促等典型表现初步判断。
2.体格检查:通过听诊等了解肺部呼吸音情况,判断有无异常啰音等。
3.辅助检查:
血常规: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多提示细菌感染;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病毒感染。
胸部X线检查:可观察肺部纹理情况等,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肺部炎症等情况。
四、治疗原则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若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支气管炎,多具自限性,主要是缓解症状;若合并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但需遵循合理用药规范。同时需注重根据患儿具体症状进行相应处理,如发热时关注体温变化及采取合适的降温辅助措施(非药物为主优先)等,整体以保障患儿舒适度为首要考量。
五、预防措施
1.环境方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维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日常护理:根据气温变化及时为小儿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尽量避免带小儿前往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
3.营养方面:合理喂养,保证小儿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完善。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小儿)
小儿由于其生理和免疫特点,在患病期间需格外关注病情变化,护理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例如,在观察体温时要注意其波动情况,若出现呼吸异常增快、精神萎靡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来缓解症状,且要避免不恰当使用药物,尤其是低龄儿童应严格遵循安全用药要求,最大程度保障小儿健康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