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分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前者因感染等致小血管炎,脸颊现紫癜伴关节痛等,后者因抗血小板抗体致血小板减少,脸颊现紫癜伴出血,诊断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分别针对两型采取避免诱因、药物等措施,特殊人群需注意皮肤护理、病情观察及及时就医。
一、紫癜类型及脸颊起病特点
(一)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血管炎,病因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食物、药物、花粉等过敏原接触相关。其发病机制为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壁,引发血管炎症。当宝宝脸颊出现紫癜时,多为皮肤受累表现,通常还可能伴有关节痛(如膝、踝关节肿痛)、腹痛(可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痛)、血尿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计数正常,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升高,血沉增快等。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宝宝脸颊出现紫癜是皮肤出血的典型表现,还可能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实验室检查突出特点为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凝血功能一般正常。
二、诊断要点
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首先详细询问宝宝病史,包括近期有无感染、接触可疑过敏原等情况;然后进行体格检查,观察紫癜分布、形态等;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明确血小板数量)、凝血功能、过敏原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等,以区分是过敏性紫癜还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三、治疗原则
(一)过敏性紫癜
1.避免诱因:积极寻找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停止食用可疑食物、远离花粉等过敏原。
2.药物治疗:病情较重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轻度情况:若血小板减少程度较轻且无明显出血表现,可密切观察,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变化。
2.重度情况:血小板计数极低或有明显出血倾向时,可使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快速提升血小板数量,同时注意预防出血,如避免剧烈活动等。
四、特殊人群护理注意事项
宝宝年龄小,皮肤娇嫩,护理时需特别注意:
1.皮肤护理:保持脸颊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紫癜部位,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可使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面部。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紫癜变化情况,如范围是否扩大、有无新发出血点等,同时留意宝宝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腹痛、关节痛、鼻出血等),及时向医生反馈。
3.就医指导:一旦发现宝宝脸颊出现紫癜,应及时带宝宝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紫癜类型,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