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是IgA介导的小血管炎致毛细血管等无菌性炎症反应,临床有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特征表现,出血相关有皮肤紫癜、消化道出血、肾脏出血性表现,诊断依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分一般休息避过敏原和药物用糖皮质激素等,特殊人群儿童需监病情选影响小药,孕妇用药慎非药物优先,老年关注基础病及肝肾。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过敏性紫癜出血是由IgA介导的小血管炎,主要病理改变为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无菌性炎症反应,临床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症状、腹痛、血尿等为特征性表现,出血相关表现源于血管炎性损伤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与破裂。
二、临床表现中的出血相关表现
(一)皮肤紫癜
为最常见首发症状,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对称分布,呈高出皮面的紫红色丘疹,可融合成片状,分批出现,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
(二)消化道出血
可表现为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部位不固定,可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时出现便血,系胃肠道黏膜血管炎致出血。
(三)肾脏出血性表现
肾脏受累时出现血尿、蛋白尿,镜下血尿常见,严重者可发展为肾功能异常,与肾小球毛细血管炎导致的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相关。
三、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存在典型皮肤紫癜、伴或不伴关节、消化道、肾脏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小板计数正常,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正常,排除凝血因子异常性出血。
3.尿常规:可见血尿、蛋白尿,提示肾脏受累。
四、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避免接触过敏原,如食物、药物、花粉等,注意观察皮肤紫癜、腹痛、血尿等症状变化。
(二)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可减轻血管炎症,缓解皮肤紫癜、腹痛等症状,适用于关节型、腹型、肾型紫癜。
2.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减轻过敏反应,缓解皮肤瘙痒等症状。
3.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如维生素C等,辅助减轻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的出血表现。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密切监测病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紫癜加重,用药时需考虑儿童肝肾功能发育特点,优先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
(二)孕妇患者
孕妇发生过敏性紫癜出血时,用药需谨慎,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使用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休息、避免过敏原等。
(三)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关注基础疾病对出血及治疗的影响,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加强病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