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急性期可对符合指征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在4.5小时内用rt-PA溶栓,大血管闭塞者6小时内考虑血管内治疗,无禁忌证时尽早用抗血小板药物,谨慎调控血压(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时降压)、控制血糖(7.8~10.0mmol/L);康复期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肢体、语言、认知等康复训练;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及康复训练耐受性,儿童中风罕见需遵儿科原则选治疗手段,女性要考虑激素等因素及心理社会支持;综合管理需注重基础疾病长期控制、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早期识别面部不对称、手臂无力、言语不清等FAST表现并及时就医以改善预后。
一、急性期治疗
1.静脉溶栓:发病4.5小时内符合指征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可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能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改善预后,但需严格评估出血风险等。
2.血管内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6小时内可考虑机械取栓等血管内治疗,能有效开通闭塞血管。
3.抗血小板治疗:如无禁忌证,一般在发病后尽早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
4.血压管理:急性期血压需谨慎调控,一般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时需降压,避免过度降压导致脑灌注不足。
5.血糖控制:高血糖会加重脑损伤,需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7.8~10.0mmol/L),但要避免低血糖。
二、康复期治疗
1.康复训练: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通过被动或主动运动改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等)、语言功能康复(针对失语等进行针对性训练)、认知功能康复(如注意力、记忆力训练)等,可由康复治疗师制定个体化方案。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需特别关注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如合并肾功能不全时药物选择需调整,康复训练要考虑身体耐受性,循序渐进。
2.儿童:儿童中风极为罕见,多与先天血管畸形、感染等因素相关,治疗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手段,如针对病因的特殊处理及谨慎选择药物。
3.女性:女性中风患者在治疗中需考虑激素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康复过程中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
四、综合管理
中风患者还需注重基础疾病的长期管理,如控制血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适度运动等,以降低复发风险。早期识别中风症状(如面部不对称、手臂无力、言语不清等FAST表现)并及时就医是关键,可最大程度争取治疗时机,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