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有包膜及血凝素、神经氨酸酶等刺突可分多种亚型由核衣壳和包膜组成靠飞沫或接触污染物品传播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致病变及炎症反应起病急全身症状重儿童需密切观察病情老人易并发严重并发症孕妇感染需特护。
一、基本定义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virus)属于正粘病毒科,是引起流感的重要病原体,其基因组为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颗粒呈球形或丝状,具有包膜结构,包膜上存在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等刺突蛋白。
二、亚型分类
根据病毒表面HA和NA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甲型流感病毒可分为多种亚型,常见的有H1N1、H3N2等亚型,不同亚型的抗原特性差异显著,这也是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更新的重要原因。
三、结构特征
甲型流感病毒由核衣壳和包膜组成,包膜表面的HA蛋白可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促使病毒进入细胞;NA蛋白则有助于成熟病毒颗粒从感染细胞中释放,参与病毒的扩散过程。
四、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例如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被他人吸入而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口、鼻、眼等黏膜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五、致病机制
病毒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在细胞内复制增殖,引起细胞病变及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肌痛、乏力等症状,部分重症患者可因病毒侵袭下呼吸道或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出现严重并发症。
六、临床特点
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通常起病较急,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如高热(体温可达39~40℃及以上,儿童体温波动可能更明显)、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但部分患者也可出现流涕、鼻塞、咳嗽等表现。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密切观察体温及病情进展,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且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不适,避免低龄儿童自行盲目使用退热等药物。
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更易并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应加强防护,如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若发生感染需及时评估病情并积极处理。
孕妇: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可能对自身健康及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因此需特别注重防护,如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必要时可在医生评估下采取适当防护措施,一旦感染应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诊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