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性传播或内源性病原体感染致性活跃育龄女性发病,症状有分泌物增多等,靠实验室检查诊断,用抗生素治疗;慢性多由急性迁延或持续感染等致,多数无症状,有症状者可药物或物理治疗,育龄及绝经后女性患宫颈炎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
一、定义与病因
急性宫颈炎:是宫颈发生的急性炎症,多由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也可由内源性病原体,如部分厌氧菌等感染所致,常发生于性活跃的育龄女性。
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也可无急性宫颈炎病史,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病原体与急性宫颈炎相似,另外,分娩、流产、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入侵也可引发慢性宫颈炎,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局部抵抗力下降,也易发生慢性宫颈炎。
二、临床表现
急性宫颈炎: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慢性宫颈炎: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也可有性交后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或不适,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有糜烂样改变、息肉、肥大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
急性宫颈炎:需结合病史、症状及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的关键,如取宫颈管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可采用核酸扩增试验等方法。
慢性宫颈炎:根据病史、症状及妇科检查即可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以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
四、治疗原则
急性宫颈炎:主要为抗生素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如淋病奈瑟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宫颈炎,常用药物有头孢曲松钠、头孢克肟等;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急性宫颈炎,常用药物有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
慢性宫颈炎:如果无症状一般不需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根据不同的病变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宫颈糜烂样改变伴有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等,可给予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微波等,也可采用局部药物治疗,如硝酸银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急性宫颈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受孕,且性传播病原体可通过母婴传播影响胎儿,因此育龄女性患急性宫颈炎需积极规范治疗;慢性宫颈炎可能在分娩时影响宫颈扩张等,也需重视,及时处理。
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低,局部抵抗力弱,发生慢性宫颈炎时要注意预防感染加重,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宫颈情况,同时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必要的阴道冲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