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脆性与通透性增加引发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因有链球菌等感染、鱼虾蟹等异性蛋白食物、抗生素等药物及花粉、昆虫叮咬等,临床表现有皮肤紫癜等皮肤、胃肠道、关节、肾脏症状,诊断依据典型表现结合血小板计数等检查,治疗包括脱离过敏原及用抗组胺药物等,大多数预后良好但肾脏受累者可能迁延,预防需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卫生和定期体检。
一、定义
成年人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因机体对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使毛细血管脆性与通透性增加,引发血液渗出,出现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二、病因
(一)感染因素
链球菌等细菌感染是常见诱因,如扁桃体炎等链球菌感染可触发机体免疫反应,进而引发该病。
(二)食物因素
鱼虾蟹等异性蛋白类食物可能成为过敏原,机体摄入后产生变态反应导致发病。
(三)药物因素
抗生素(如青霉素等)、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可能引发变态反应,诱发该病。
(四)其他因素
花粉、昆虫叮咬等也可能成为致敏原,导致机体出现变态反应而发病。
三、临床表现
(一)皮肤症状
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呈对称分布,初起为紫红色斑丘疹,可融合成片状,压之不褪色。
(二)胃肠道症状
可出现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部位不固定,可伴有腹泻、呕吐等,严重时可能并发肠套叠、肠梗阻等。
(三)关节症状
关节肿胀疼痛,多见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呈游走性,一般不遗留关节畸形。
(四)肾脏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肾脏受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严重时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四、诊断
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检查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必要时行肾活检等检查协助诊断。
五、治疗
(一)脱离过敏原
及时明确并脱离可能的致敏原,如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停用可疑药物等。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可减轻变态反应引起的症状。
2.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维生素C等,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与脆性。
3.糖皮质激素:病情严重时使用,如泼尼松等,可缓解症状。
六、预后
大多数成年人过敏性紫癜患者预后良好,经积极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肾脏受累者可能迁延不愈,需长期随访观察。
七、预防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日常生活中留意可能的致敏物质,如谨慎食用易过敏食物、避免接触花粉等。
(二)注意卫生
积极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昆虫叮咬机会等。
(三)定期体检
对于有过敏史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