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较强传染性可致人群暴发流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为甲、乙、丙型流感病毒,甲型易引发大规模流行,乙型可致局部暴发,丙型常散发,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人与人接触或接触污染物品,症状是患者突发高热伴头痛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高危人群是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及患慢性基础疾病者,预防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及增强自身抵抗力来实现。
一、定义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在人群中引起暴发和流行。
二、病原体
流感的病原体主要为甲型、乙型、丙型流感病毒,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较为频繁,易引发大规模的流行甚至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也可引起局部暴发;丙型流感病毒通常引起散发感染。
三、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接触传播。例如,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他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再触摸眼、鼻、口等部位也可导致感染。
四、症状表现
患者通常会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头痛、肌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咳嗽、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儿童感染流感后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有时可表现为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来说,流感的症状相对较急且症状较重。
五、高危人群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及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2.婴幼儿: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较差,感染后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感染流感后可能影响自身健康及胎儿发育,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4.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的人群,感染流感后病情可能加重,且发生重症的概率增加。
六、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建议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一般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效果较好。
2.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等。
3.增强自身抵抗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