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三月连续两年以上并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疾病为主病因有吸烟职业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病理早期见纤毛等改变反复发作致周围组织扩散晚期黏膜萎缩纤维增生不同人群中老年人需保暖长期吸烟者尽早戒烟儿童青少年防感染预防要避免刺激物保暖锻炼定期体检。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及病程特点,具体而言,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且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同时需排除具有类似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等)。
一、病因因素
1.吸烟:吸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导致气道净化能力下降,诱发慢性炎症。
2.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如石棉、棉尘等)及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可损伤气道黏膜,增加慢性支气管炎发病风险。
3.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臭氧等)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加,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4.感染因素:病毒、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反复的病毒或细菌感染可导致气道黏膜反复损伤与修复,进而引发慢性炎症。
二、病理改变
早期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发生粘连、倒伏、脱失,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坏死、增生及鳞状上皮化生;随着病情反复发作,炎症从支气管壁向周围组织扩散,黏膜下层平滑肌束断裂、萎缩;病变进展至晚期,黏膜出现萎缩性改变,支气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可导致管腔僵硬或塌陷。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慢性支气管炎病情易反复,需格外注意保暖、避免接触诱发因素,若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长期吸烟者: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高危因素,长期吸烟者应尽早戒烟,以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同时需定期进行呼吸道健康检查。
儿童及青少年:相对而言发病率低于成人,但若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等情况,也需警惕慢性支气管炎可能,日常应注重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
四、预防与注意事项
避免吸烟及接触有害烟雾、粉尘等刺激性物质。
注意保暖,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可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尤其是有慢性支气管炎高危因素的人群,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