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皮肤油脂分泌旺盛时马拉色菌等真菌易定植繁殖分解皮脂刺激毛囊口角化过度引发类似痤疮皮损,临床表现与普通痤疮有相似处但伴瘙痒鳞屑等真菌学特征,诊断靠真菌镜检和培养,治疗主要抗真菌外用酮康唑洗剂,儿童用温和清洁或低刺激药,孕期女性需咨询医生谨慎用药,有基础疾病者控基础病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一、真菌感染导致脸部形成痤疮的机制
脸部皮肤油脂分泌旺盛时,马拉色菌等真菌易在毛囊内定植繁殖,其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口角化过度,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出现类似痤疮的丘疹、脓疱等皮损表现,此即为真菌感染引发脸部痤疮的主要机制,相关研究表明马拉色菌定植与脸部炎症性皮损的发生密切相关[1]。
二、临床表现特点
真菌感染导致的脸部痤疮在临床表现上与普通痤疮有相似之处,均可见丘疹、脓疱、粉刺等,但往往伴有自身特点,如部分患者脸部皮损处可伴有瘙痒感、鳞屑,且皮损分布可能有一定倾向性,真菌镜检可见菌丝或孢子等真菌学特征,这是与普通痤疮的重要区别点。
三、诊断方法
(一)真菌镜检
取脸部皮损处鳞屑或分泌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菌丝或孢子,提示存在真菌感染,有助于明确脸部痤疮由真菌感染所致。
(二)真菌培养
将皮损样本接种于培养基进行培养,可进一步鉴定真菌种类,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四、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抗真菌治疗,外用药物可选择酮康唑洗剂等,通过抑制真菌生长来缓解症状。对于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儿童患者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加强脸部清洁,保持局部干燥,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孕期女性若发生脸部真菌感染相关痤疮,需咨询专业医生,权衡药物使用风险与获益;有基础疾病者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谨慎选择药物。
五、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脸部皮肤娇嫩,发生真菌感染相关痤疮时,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以温和清洁脸部为主,如用清水轻柔清洗脸部,保持脸部干燥,若需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儿童适用的低刺激性抗真菌药物,因低龄儿童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不当用药可能加重皮肤损伤。
(二)女性
孕期女性体内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皮肤状态,发生脸部真菌感染相关痤疮时,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安全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保持脸部卫生,避免用手挤压皮损,防止感染扩散。
(三)有基础疾病者
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因机体免疫等状况可能影响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发生脸部真菌感染相关痤疮时,除抗真菌治疗外,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考虑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