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AC疫苗局部有红肿疼痛硬结等常见较轻反应,全身可现发热、全身不适,儿童需密切观察异常情况,孕妇需专业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慢性病患者需监测自身基础疾病状况,过敏体质者接种前需告知过敏史且接种后观察30分钟以上。
一、局部副作用
接种流感AC疫苗后,局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主要有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硬结等。一般红肿范围较小,直径多在2-5厘米左右,疼痛程度较轻,多数人群可耐受,硬结通常也会在1-2天内逐渐消退,这是因为疫苗作为外来物质刺激局部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属于常见且较轻的局部反应。
二、全身副作用
1.发热:部分接种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以低热为主,体温多在37.5℃~38℃之间,这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疫苗刺激产生的免疫反应所致,一般持续1-2天可自行恢复;少数人可能出现中度发热,体温在38℃~39℃,但也多能在较短时间内退热。
2.全身不适:还可能出现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乏力表现为体力下降、易疲倦,头痛程度一般较轻,多为轻度胀痛,肌肉酸痛常见于四肢肌肉,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这些全身不适症状也是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常见反应。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群体
儿童接种流感AC疫苗后,局部和全身反应的发生率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相对更需密切观察。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疫苗反应的敏感性可能更高,需留意接种后24小时内体温变化及局部红肿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体温≥39℃)或局部红肿范围迅速扩大(直径>5厘米)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儿童活泼好动,要避免接种部位过度摩擦,减少局部不适加重的风险。
孕妇群体
孕妇接种流感AC疫苗时需谨慎权衡。现有研究表明,孕期接种流感疫苗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性有一定依据,但仍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受益与风险后决定是否接种。若接种后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需关注体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如体温过高可能需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适当降温措施,但应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慢性病患者群体
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哮喘)、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群接种流感AC疫苗后,需密切监测自身基础疾病状况。因为这类人群免疫力相对较弱且基础疾病可能受疫苗免疫反应影响,如哮喘患者可能出现喘息症状波动,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心率的短暂变化,若出现基础疾病明显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过敏体质人群
过敏体质者接种流感AC疫苗存在更高的过敏风险,如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面部肿胀、全身荨麻疹等。接种前需详细告知医生过敏史,接种后需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以上,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严重过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