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是雄脱常见俗称,雄脱受遗传和雄激素调控毛发进行性减少,发病机制核心是DHT对毛囊作用且遗传是关键诱因,男性雄脱多青春期后额颞部发际线呈M型后移伴头顶稀疏头皮油腻,女性雄脱多表现为头顶部毛发弥漫性稀疏发际线完整,诊断需考虑病史家族史及毛发检查,男性青春期后发病风险高需注意头皮清洁,女性特殊时期易因激素波动加重脱发需排查其他因素,儿童青少年雄脱罕见脱发多考虑其他原因。
一、定义与归属
脂溢性脱发是雄激素性脱发(雄脱)的常见俗称,雄脱是一种受遗传和雄激素调控的毛发进行性减少疾病,脂溢性脱发属于雄脱的典型临床表型之一。
二、发病机制差异
1.雄激素作用:雄脱主要由雄激素代谢产物二氢睾酮(DHT)参与,遗传易感个体头皮毛囊对DHT敏感性增高,导致毛囊微小化,毛发逐渐变细、变短直至脱落。脂溢性脱发虽属雄脱范畴,但具体机制核心仍是DHT对毛囊的作用,遗传因素是关键诱因,家族遗传史阳性者发病风险更高。
2.性别差异机制:男性雄脱中,DHT作用于头皮额颞部及顶部毛囊,使其萎缩退化;女性雄脱中,DHT作用相对男性较温和,更多表现为头顶部毛发弥漫性稀疏,发际线一般保持相对完整,这与男女激素水平及受体分布差异相关。
三、临床表现区别
1.男性雄脱(含脂溢性脱发表现):多起始于青春期后,典型表现为额颞部发际线呈M型逐渐后移,同时头顶毛发进行性稀疏,严重时呈“地中海”样外观,头皮油腻感可能较明显(此为脂溢性脱发常见伴随表现)。
2.女性雄脱:主要表现为头顶部毛发弥漫性稀疏,头发变细,发际线通常不受累,头皮油腻程度一般较男性雄脱轻,但也有部分女性患者可伴有头皮油腻情况。
四、诊断要点
1.病史与家族史:雄脱患者多有家族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男性成员早年出现额颞部脱发或女性成员有头顶部稀疏情况,需高度怀疑。脂溢性脱发患者多有长期头皮油腻伴随脱发的病史。
2.毛发检查:通过皮肤镜观察毛囊直径变化,雄脱患者可见毛囊微小化,毛发粗细不均;脂溢性脱发患者除毛囊微小化外,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的表现。
五、特殊人群考量
1.男性患者:青春期后发病风险增加,遗传因素影响明显,需关注家族中雄脱发病情况,日常应注意头皮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洁损伤头皮屏障。
2.女性患者:妊娠、产后等特殊时期可能因激素波动加重脱发,需注意心理调节,避免因脱发带来的焦虑情绪,同时应排查其他可能导致脱发的因素(如内分泌疾病等),与雄脱进行鉴别。
3.儿童及青少年:雄脱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罕见,若此年龄段出现脱发,需考虑其他原因(如营养不良、头皮感染等),应避免盲目按雄脱处理,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