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分为增生期和成熟期,增生期外观颜色红、质地硬、厚度渐增,有瘙痒、疼痛症状;成熟期外观颜色变淡、质地变软、厚度稳定,瘙痒、疼痛减轻,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增生期表现
1.外观方面
颜色:疤痕在增生期通常颜色较红,这是因为局部血管增生明显,大量的新生血管使得疤痕呈现出红色甚至紫红色。例如,有研究表明,增生性疤痕区域的血管密度比正常皮肤高出数倍,从而导致颜色改变。
质地:质地较硬,处于增生状态的疤痕组织内部纤维不断增生、排列紊乱,使得疤痕手感较硬,与周围正常皮肤的柔软触感明显不同。从组织学角度看,此时疤痕内成纤维细胞活跃,合成大量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导致质地变硬。
厚度:会逐渐增厚,随着纤维组织的不断堆积,疤痕厚度会明显超过周围皮肤,有的甚至会形成隆起于皮肤表面的肿物样改变。
2.症状方面
瘙痒:是增生期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往往会感觉疤痕部位瘙痒明显,这是由于疤痕内神经末梢受到刺激等多种因素引起。研究发现,增生性疤痕局部的神经纤维分布和功能异常可能与瘙痒的产生密切相关。
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会有疼痛感觉,尤其是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如摩擦、触碰等,疼痛会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增生的疤痕组织对周围组织产生一定的牵拉等刺激作用。
二、成熟期表现
1.外观方面
颜色:颜色逐渐变淡,接近正常皮肤颜色或呈淡褐色、白色等。这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增生期活跃的血管逐渐趋于稳定,血管数量减少,血液灌注量降低,从而使得疤痕颜色变淡。例如,经过数月至数年的时间,增生性疤痕的红色会逐渐消退,向正常肤色靠近。
质地:质地变软,疤痕组织内的纤维排列逐渐趋向规整,成纤维细胞活动趋于平稳,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使得疤痕手感变软,与正常皮肤的质地差异减小。
厚度:厚度趋于稳定,不再继续增厚,基本维持在相对固定的厚度,与周围皮肤的厚度差异相对固定。
2.症状方面
瘙痒、疼痛减轻:瘙痒和疼痛的症状明显缓解,患者一般不再有明显的瘙痒感和疼痛感,或者仅有轻微的不适感。这是因为随着疤痕进入成熟期,局部的神经刺激等因素得到改善,炎症反应逐渐消退。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疤痕从增生期到成熟期的表现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的疤痕增生期可能相对较短,但具体表现也会因个体差异而异;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疤痕的恢复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增生期可能延长或成熟期表现不典型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注意避免搔抓疤痕等可能加重疤痕增生的行为;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疤痕更好地从增生期向成熟期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