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过敏性紫癜,前者因血小板生成、破坏等致计数降低等且儿童急性型多与感染相关,后者为小血管炎由过敏原引起且有相应皮肤及伴随症状,检查分别需血常规等,治疗分别采取对应措施;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经飞沫传播,免疫力低时发病有相关症状,检查用痰涂片等,治疗遵循早期等原则,儿童及成人肺结核有不同注意事项需权衡药物相互作用等。
一、紫癜
1.分类与特点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过多或分布异常致血小板计数降低,血常规示血小板数明显下降,骨髓象可见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等改变,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儿童急性型多与感染相关,起病急,有皮肤瘀点、瘀斑等表现。
过敏性紫癜:为小血管炎,多由感染、食物、药物等过敏原引起,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可伴关节痛、腹痛、血尿等,实验室检查可见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等。
2.检查方法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血常规主要看血小板计数、形态等,骨髓穿刺可明确巨核细胞情况。
过敏性紫癜: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过敏原检测等,过敏原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
3.治疗原则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病情采取治疗,如血小板极低有出血风险时可考虑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慢性型可考虑糖皮质激素等。
过敏性紫癜:去除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物等,如出现严重腹痛、肾损害等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二、肺结核
1.病因与发病机制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体感染后,若免疫力低下则发病,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定植繁殖,引起肺部及其他部位病变。
2.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盗汗、乏力等,不同患者表现有所差异,儿童肺结核可能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低热、食欲减退等。
3.检查方法
痰涂片找抗酸杆菌,若阳性可初步诊断;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强阳性提示可能有活动性结核;胸部CT可发现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等,有助于诊断。
4.治疗原则
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儿童肺结核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结核方案,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儿童的耐受性。
5.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肺结核要密切观察病情,抗结核治疗时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同时注意隔离,避免传染他人;紫癜儿童若合并肺结核,治疗时需权衡两种疾病的治疗药物相互作用及对机体的影响。
成人:成人肺结核要规范足疗程治疗,紫癜患者若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需注意与抗结核药物的相互作用,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