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增生是皮肤受创伤后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积聚形成的病理性疤痕,表现为超出原损伤范围、高出皮肤表面、质地坚硬、颜色红润且常伴瘙痒疼痛的斑块,其形成机制包括炎症反应时局部炎症细胞活化释放细胞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生长因子失衡致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合成大量胶原等细胞外基质、胶原代谢异常使胶原纤维紊乱堆积;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及有皮肤创伤病史者,常见于烧伤、手术切口、外伤等皮肤损伤部位如四肢、胸部、背部,外观表现为疤痕高出皮肤表面、边界不清、呈红或紫红色、质地坚硬且可随时间增厚扩展,伴随症状为常伴不同程度瘙痒疼痛且受外界刺激时症状可能加重,影响因素有年龄(儿童青少年修复能力强风险高、老年人代谢缓慢但修复能力弱易留明显疤痕)、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持续摩擦、感染等不良刺激可加重)、病史(有皮肤创伤史且愈合不良等情况者易出现)。
一、定义
疤痕增生又称增生性疤痕,是皮肤受创伤后,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积聚所形成的病理性疤痕,表现为超出原损伤范围、高出皮肤表面、质地坚硬、颜色红润的斑块,常伴随瘙痒、疼痛等不适。
二、形成机制
1.炎症反应:皮肤创伤后,局部炎症细胞活化,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
2.生长因子失衡:创伤愈合过程中,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失衡,促使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并合成大量胶原等细胞外基质。
3.胶原代谢异常: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增加,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对胶原的降解作用减弱,导致胶原纤维紊乱堆积,形成增生性疤痕。
三、好发人群及部位
好发人群:儿童及青少年因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创伤后更易出现疤痕增生;有皮肤创伤病史者属高危人群。
好发部位:常见于烧伤、手术切口、外伤等皮肤损伤部位,如四肢、胸部、背部等。
四、临床表现
1.外观表现:疤痕高出皮肤表面,边界不清,呈红色或紫红色,质地坚硬,可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厚、扩展。
2.伴随症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疼痛,尤其在外界刺激(如摩擦、温度变化)时症状可能加重。
五、影响因素
年龄:儿童及青少年皮肤修复再生能力强,创伤后疤痕增生风险相对较高;老年人皮肤代谢缓慢,疤痕增生进程可能相对缓慢,但修复能力弱也易遗留明显疤痕。
性别:无明显性别差异,男女均可发生。
生活方式:持续摩擦、感染等不良刺激可加重疤痕增生,如受伤后局部反复摩擦、未及时控制感染等情况会促进疤痕过度增生。
病史:有皮肤创伤史且愈合过程中出现炎症反应、愈合不良等情况者,更易出现疤痕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