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包括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取仰卧位,选合适切口,探查后剔除肌瘤并缝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全身麻醉,膀胱截石位头低脚高体位,穿刺置镜后定位剔除肌瘤并修复肌层)、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膀胱截石位,经阴道宫颈置入宫腔镜用电切环切除肌瘤),手术相关因素考量有患者自身状况如年龄影响生育功能选择、肌瘤大小数量位置决定术式、身体耐受影响手术方式,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为育龄期女性术后关注子宫恢复利于妊娠且妊娠需监测,老年患者权衡获益风险,无症状小肌瘤可保守观察,需手术则操作轻柔并加强术后护理。
一、常见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及操作要点
(一)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1.手术准备: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进行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2.切口选择:根据肌瘤位置、大小等选择合适的下腹部切口,通常为耻骨联合上方弧形切口或正中切口。3.腹腔探查:进入腹腔后探查肌瘤数目、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4.肌瘤剔除:用手术器械将肌瘤完整剔除,对合缝合子宫肌层,关闭腹腔。
(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1.麻醉与体位:一般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头低脚高Trendelenburg体位。2.穿刺置镜:于脐部及下腹部其他部位建立气腹,穿刺放入腹腔镜及操作器械。3.肌瘤定位与剔除:通过腹腔镜直视下定位肌瘤,用超声刀等器械分离肌瘤与周围组织后将其剔除,对子宫肌层进行缝合修复。
(三)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
1.术前准备: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行宫腔镜检查明确肌瘤位置、大小等。2.操作过程:将宫腔镜经阴道、宫颈置入宫腔,直视下用电切环等器械将黏膜下肌瘤逐块切除,取出肌瘤组织。
二、手术相关因素考量
(一)患者自身状况影响
1.年龄:年轻患者需优先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方式选择更倾向于尽量减少对子宫肌层的破坏;老年患者若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可能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后选择合适术式。2.肌瘤情况:肌瘤大小、数量、位置是关键因素,如多发性肌瘤可能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腹或腹腔镜手术;黏膜下肌瘤多首选宫腔镜手术。3.身体耐受: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可能增加,需充分评估气腹建立及操作空间等问题;有盆腹腔粘连病史者开腹手术可能更便于分离粘连。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育龄期女性
术后需关注子宫恢复情况,以利于日后妊娠。一般建议术后一定时间(如1-2年)再考虑妊娠,避免子宫破裂风险,妊娠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子宫情况。
(二)老年患者
手术需权衡获益与风险,对于无症状的小肌瘤可考虑保守观察;若需手术,要注意术中操作轻柔,减少对机体的创伤,术后加强营养支持及康复护理,促进机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