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分为血小板异常相关、血管异常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等类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急性成人慢性且女略高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缺乏等有关病情急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血管结构异常,过敏性紫癜因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增加儿童青少年多见,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男性多见,维生素K缺乏症因缺乏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不同年龄人群紫癜原因有差异,部分紫癜疾病有性别倾向,长期接触化学物质、频繁感染等增加风险,有基础疾病或凝血障碍病史者需关注皮肤黏膜出血及时就医。
一、血小板异常相关紫癜
(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多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破坏血小板,使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常见于儿童及成人,儿童多为急性起病,常与病毒感染等前驱因素相关;成人慢性型较多见,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因血小板减少,皮肤易出现瘀点、瘀斑等紫癜表现。
(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缺乏等因素有关,可导致微血管内血栓形成,消耗大量血小板,出现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表现,病情多较急重,需及时诊治。
二、血管异常相关紫癜
(一)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管壁结构异常,血管脆性增加、通透性增高,易破裂出血,从而在皮肤等部位形成紫癜,可累及鼻腔、胃肠道等部位血管,出现相应出血表现。
(二)过敏性紫癜
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紫癜。常见诱因包括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等)、食物(如鱼虾、蛋类等)、药物(如抗生素等)等,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好发于下肢及臀部,呈对称性分布。
三、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紫癜
(一)血友病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典型表现为反复关节出血、肌肉出血,也可出现皮肤黏膜紫癜,男性多见,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由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
(二)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缺乏时这些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可出现皮肤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表现,常见于婴幼儿、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胃肠道吸收障碍者等。
不同年龄人群紫癜原因有一定差异,儿童时期过敏性紫癜相对高发,老年人因血管脆性增加更易出现血管性紫癜;性别方面,部分紫癜疾病在性别上有一定发病倾向,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女性发病率略高;生活方式中,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频繁感染等可能增加紫癜发生风险;有基础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障碍病史者,紫癜发生概率更高,需密切关注自身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出现紫癜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规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