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紫癜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胃肠道的小血管炎表现由免疫复合物沉积致胃肠血管炎症通透性增加,临床表现有腹痛(多为脐周或下腹部隐痛绞痛可先于紫癜出现易误诊)、便血(粪便可为暗红或黑色柏油样便严重可致失血性休克),诊断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粪便隐血阳性、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及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见肠壁增厚等、内镜见紫癜样改变等),治疗分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避可疑过敏原易消化饮食)和药物治疗(用糖皮质激素、有感染用抗生素、腹痛用解痉药),预后多数可缓解少数有肠套叠等并发症,预防避过敏原注意饮食卫生锻炼,儿童需家长记录饮食过敏史密切观察,成人需规律作息定期复查。
一、肠道紫癜的定义
肠道紫癜是过敏性紫癜(亨-舒综合征)累及胃肠道的临床表现,属于小血管炎范畴,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胃肠道血管炎症、通透性增加。
二、临床表现
1.腹痛:多为脐周或下腹部隐痛、绞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腹痛先于皮肤紫癜出现,易被误诊。
2.便血:粪便可为暗红色或黑色柏油样便,系肠道血管炎症致黏膜出血所致,严重时可出现大量便血,需警惕失血性休克风险。
三、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胃肠道出血;血沉可增快,C反应蛋白多升高,反映炎症状态。
2.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发现肠壁增厚、肠黏膜水肿等改变;消化道内镜检查可见肠道黏膜紫癜样改变、出血点等,有助于直接观察肠道病变。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如食物、药物等),调整饮食,给予易消化、无渣饮食。
2.药物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减轻肠道炎症反应,改善腹痛、便血等症状;若有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但需避免使用可能致敏的药物;对于腹痛明显者,可适当使用解痉药物缓解症状。
五、预后与预防
1.预后: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症状可缓解,肠道病变多随皮肤紫癜好转而逐渐恢复,少数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肠套叠、肠穿孔等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差。
2.预防: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某些食物(鱼虾、蛋类等)、药物等;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锻炼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皮肤及胃肠道症状,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肠道紫癜需尤其关注,家长应严格记录饮食及过敏史,避免接触可能致敏物质,就医时详细告知医生孩子近期饮食、用药及过敏情况,以便精准诊治,同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监测患儿腹痛、便血等症状变化。
成人患者:需注意规律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血常规、粪便隐血等指标,监测肠道病变恢复情况,若有复发倾向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