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进行良肢位摆放及由专业人员或家属协助患侧肢体各关节被动活动防关节僵硬,恢复期开展床上翻身、桥式、坐位(含起始及平衡训练)、站立(含前准备、辅助及平衡训练)、步行(含摆臂及步行训练)等,不同人群康复有注意事项,老年人训练动作轻柔循序渐进保安全,儿童用趣味轻柔方式个性化定制,有基础病史者合并高血压监测血压、合并糖尿病留意训练与血糖关系。
一、急性期康复训练
1.良肢位摆放:仰卧位时患侧肩部垫高,上肢伸展、手指微屈,避免肩关节内收;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下肢自然弯曲;患侧卧位时头部垫起、患侧上肢前伸、下肢屈曲,预防痉挛模式形成。
2.关节活动度训练:由专业人员或家属协助进行患侧肢体各关节被动活动,包括肩、肘、腕、指及髋、膝、踝关节等,活动范围逐步增加,每日数次,每次每关节活动5-10次,防止关节僵硬。
二、恢复期康复训练
1.床上训练
翻身训练:教导患者借助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完成向患侧及健侧翻身,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桥式运动:患者仰卧、双膝屈曲,双脚平放在床上,抬起臀部成桥形,反复进行以增强髋部及腰背肌力量,为站立和步行奠定基础。
2.坐位训练
起始坐位:从仰卧位渐过渡至半坐位、坐位,训练坐位平衡能力,初期可借助靠背椅,逐渐减少支撑以尝试独立保持坐位。
坐位平衡训练:涵盖一级平衡(不受外力时保持坐位平衡)、二级平衡(受外力时能保持坐位平衡)、三级平衡(坐位下可进行躯干旋转及转移等动作),通过外力刺激训练平衡能力。
3.站立训练
站立前准备:先开展坐位下抬腿训练、站立位体重转移训练等,使患者适应站立时体重分布。
辅助站立:借助平行杠、拐杖等辅助器具,让患者在站立位保持平衡,逐步增加站立时长,起始可从几分钟开始,再逐渐延长。
站立平衡训练:在站立位下进行前后、左右方向重心转移训练,提升患者站立平衡能力。
4.步行训练
摆臂训练:患者在平行杠内进行摆臂练习,模拟步行时上肢摆动,配合下肢运动。
步行训练:从平行杠内步行起步,逐步过渡至平衡杠外步行,治疗人员或家属在旁保护,教导患者掌握正确步行姿势,如患侧下肢先迈出、重心转移等。
三、不同人群康复注意事项
1.老年人:康复训练动作需轻柔,避免过度用力致损伤,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依身体耐受情况调整,且要确保训练环境安全,防止摔倒等意外。
2.儿童:儿童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宜采用趣味、轻柔方式,结合游戏激发参与积极性,训练方案需个性化定制,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情况。
3.有基础病史人群:合并高血压者康复训练时需监测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若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需立即停止训练;合并糖尿病者要留意训练时间与血糖关系,避免在低血糖时进行高强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