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有运动功能相关肌力减退致难完成抬举握持等动作、异常步态如划圈及协同运动障碍,感觉功能有感觉减退和异常感觉,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面部有口角歪斜、流口水,老年人有基础病史时偏瘫易加重且恢复慢需防跌倒,儿童先天性偏瘫影响生长发育需适度康复训练并关注心理。
一、运动功能相关症状
1.肌力减退:患侧肢体肌力明显下降,表现为无法正常完成抬举、握持等动作,例如患侧手臂难以自行抬起拿取物品,走路时患侧下肢无力支撑身体重量。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可通过肌力分级(0-5级)来评估,肌力下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2.异常步态:常见划圈步态,患者行走时患侧下肢常呈内收、内旋状态,髋关节屈曲困难,脚步拖地,呈划圈样前进。这是由于患侧下肢肌张力增高及协同运动模式异常导致。
3.协同运动障碍:偏瘫患者常出现异常的协同运动,如上肢屈曲协同运动模式,表现为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屈曲等,难以单独完成某一关节的正常运动;下肢则可能出现髋关节屈曲、内收,膝关节屈曲等异常协同运动,限制了肢体的正常功能发挥。
二、感觉功能相关症状
1.感觉减退:患侧肢体可能出现触觉、痛觉等感觉减退,患者对患侧身体部位的刺激感知不灵敏,例如用棉签轻触患侧皮肤时,患者感知觉较对侧减弱。
2.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患侧肢体的异常感觉,如麻木感、刺痛感、烧灼感等,这种异常感觉可能在休息或活动时都存在,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对肢体状态的感知。
三、肌张力相关症状
1.肌张力增高:患侧肢体肌张力往往升高,表现为肢体僵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例如被动屈伸患侧肘关节时,可感觉到明显的阻力,类似于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取决于是否合并锥体外系病变),肌张力增高会进一步限制肢体的运动范围和灵活性。
四、面部相关症状
1.口角歪斜:偏瘫累及面部肌肉时,可出现口角向健侧歪斜的情况,同时可能伴有患侧眼睑闭合不全,这是因为面部神经支配的肌肉功能障碍,导致面部肌肉运动不平衡。
2.流口水:由于患侧面部肌肉控制不良,尤其是吞咽相关肌肉功能受影响,患者可能出现流口水的现象,影响口腔卫生和日常生活。
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影响
老年人:若老年人本身有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偏瘫症状可能因基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且恢复相对较慢。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因偏瘫导致的跌倒等二次损伤,日常生活中需在家人协助下进行活动,以保障安全。
儿童:先天性因素导致的偏瘫,除上述运动、感觉等症状外,还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如患侧肢体可能出现发育迟缓等情况。在护理方面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注重对患侧肢体的适度康复训练,促进其功能尽可能改善,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避免因身体缺陷产生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