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脑梗塞时要立即判断症状并呼叫急救,放置合适仰卧位,监测生命体征,避免随意搬动患者,儿童、孕妇及有基础疾病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如儿童操作要依生理特点,孕妇要避免腹部受压且多科协作,有基础病患者要考虑基础病对急救影响及后续综合管理。
一、立即判断并呼叫急救
1.快速判断症状:突发脑梗塞时患者可能出现突发一侧肢体(或面部)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视物模糊、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发现身边人出现这些表现需高度警惕。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人群更要密切关注,因为这类人群脑梗塞风险较高。
2.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清晰告知患者大致位置、主要症状等情况,以便急救人员能快速准备并赶来。
二、放置合适体位
1.仰卧位:让患者平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头部略微抬高约15-30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道导致窒息。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避免因头部位置不当造成二次伤害,要根据儿童的身体特点轻柔操作。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颈椎病等的患者,调整体位时要格外小心,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等情况。
三、监测生命体征(如有条件)
1.呼吸和脉搏:如果患者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但心肺复苏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对于非专业人员,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按压深度儿童约为5厘米,成人约为5-6厘米。对于儿童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要注意力度和部位的准确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有基础心脏疾病等病史的患者,在进行急救操作时更要谨慎且准确。
四、避免随意搬动患者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过程中,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尤其是不要晃动患者头部,因为脑梗塞患者脑部血管可能存在病变,随意搬动可能导致血管进一步损伤,加重病情。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搬动可能带来更大风险,所以必须严格避免随意搬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突发脑梗塞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急救措施基本遵循上述原则,但在体位调整、心肺复苏操作等方面要严格按照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比如心肺复苏的按压深度和频率等要精准把握,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儿童身体损伤。
2.孕妇患者:孕妇突发脑梗塞情况较为特殊,在急救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对孕妇腹部造成压迫等,同时要尽快联系专业的妇产科和神经内科医生共同参与救治,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胎儿情况都需要兼顾,要最大程度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3.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脑梗塞患者,在急救过程中要考虑到基础疾病对急救的影响,比如在搬运等操作时要避免因血压波动等加重病情,同时在后续的治疗中这些基础疾病也需要进行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