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湿疹是发生在外耳道内、耳廓及耳部周围皮肤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分急亚慢三型,由多种内外因素致局部免疫反应异常,外部因素有接触过敏原和局部刺激,急性期有剧烈瘙痒等表现,亚急性期渗液减少以小丘疹等为主,慢性期皮肤增厚粗糙等,靠病史症状及检查诊断,治疗原则为避免诱因和局部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有基础病史者各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
外耳道湿疹是发生在外耳道内、耳廓及耳部周围皮肤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属于皮肤科常见疾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常因多种内外因素引发局部皮肤免疫反应异常。
二、病因
(一)外部因素
1.接触过敏原:常见的有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等)、药物(如抗生素等)、接触物(像化妆品、染发剂、助听器的材质等),接触这些物质后易诱发过敏反应导致发病。
2.局部刺激:外耳道长期积水(如频繁游泳、洗头后未擦干等)、感染(如细菌或真菌感染)等局部因素,可刺激皮肤引发炎症。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期
患者多有剧烈瘙痒感、灼热感,耳部皮肤出现红斑,随后迅速形成粟粒状丘疹、水疱,水疱破裂后有渗液、糜烂,可伴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二)亚急性期
急性期炎症减轻后,渗液减少,皮肤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仍有瘙痒。
(三)慢性期
皮肤表现为增厚、粗糙、脱屑、皲裂,外耳道皮肤纹理变深,可伴有局部色素沉着。
四、诊断
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如接触过敏原情况、局部刺激史等)、典型症状(瘙痒、耳部皮肤相应表现)及耳部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一般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即可初步确诊,必要时可进行过敏原检测辅助明确病因。
五、治疗原则
(一)避免接触诱因
积极寻找并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及刺激因素,如停用可疑药物、远离过敏食物、保持外耳道干燥等。
(二)局部治疗
1.急性期:渗液较多时,可选用3%硼酸溶液等进行湿敷,以减轻渗液和炎症;渗液较少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但需谨慎用于儿童等特殊人群)。
2.慢性期:皮肤增厚、粗糙时,可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软膏涂抹,以改善皮肤状态,同时可配合使用尿素软膏等软化角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皮肤娇嫩,需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婴儿患者要排查是否为食物过敏导致,若怀疑食物过敏,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食物,且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治疗方式。
(二)孕妇患者
孕妇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局部用药时需权衡利弊,避免自行随意用药。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若患者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如过敏性疾病病史等),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在治疗外耳道湿疹的同时,避免加重基础疾病的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