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脑梗塞后喝水呛问题,需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原发病并康复评估监测。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基础训练、吞咽动作训练及摄食体位调整、食物选择调整;积极治疗脑梗塞这一主要病因;定期用洼田饮水试验等评估吞咽功能,依结果调康复方案,特殊人群密切监测。
一、康复训练
1.吞咽功能训练
基础训练:对于脑梗塞后喝水呛的患者,首先可进行口腔周围肌肉的训练,包括口唇闭合力训练,让患者用力闭唇,然后放松,反复进行;舌部运动训练,让患者伸舌、缩舌、左右摆动舌等,每次训练5-10分钟,每天3-4次。这些训练可以增强口腔周围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为吞咽功能的恢复打下基础。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患者,都可以进行相应的训练,但需要根据个体的耐受程度调整训练强度。例如,年轻且生活方式健康的患者可能可以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而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则要循序渐进。
吞咽动作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动作的模仿训练,让患者做空吞咽动作,每次重复10次,每天3-4次。还可以进行喉部上抬训练,通过让患者吞咽口水时感受喉部上抬的动作,并进行模仿,增强喉部上抬的能力,有助于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2.摄食训练
体位调整:选择合适的体位非常重要。一般建议患者取30°-45°的半卧位,头部前屈,这样可以利用重力作用使食物更容易进入食管,减少呛咳的发生。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调整体位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跌倒等意外。例如,老年患者骨骼相对脆弱,调整体位时动作要轻柔缓慢。
食物选择与调整:根据患者的吞咽能力选择合适的食物。一般先从糊状食物开始,如稠厚的米糊、藕粉等,逐渐过渡到半固体食物,如软饭、肉末等。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适中,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咽部引起呛咳。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在食物选择上也有相应考虑,比如糖尿病患者要选择低糖的食物等。
二、治疗原发病
脑梗塞是导致喝水呛的主要病因,需要积极治疗脑梗塞。一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药物治疗等方法。例如,使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等,但具体药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由医生制定方案。通过有效治疗脑梗塞,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有助于缓解喝水呛的症状。对于有不同病史的患者,治疗原发病时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等因素,比如有肝肾疾病的患者在用药时要谨慎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等。
三、康复评估与监测
在康复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估,比如可以通过洼田饮水试验等方法来评估患者的吞咽能力恢复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康复进展,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脑梗塞后的康复情况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通过定期评估和监测,能够更好地把握患者的康复进程,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