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性荨麻疹是物理性荨麻疹特殊类型分获得性与家族性,获性多由IgE介导免疫反应致接触寒冷后数分钟现瘙痒性水肿风团等全身症状,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出生不久发病暴露寒冷后数小时现风团伴全身症状,发病机制获性是皮肤接触寒冷后局部肥大细胞被激活释介质致血管通透增加,家族性与遗传基因缺陷引发免疫炎症反应,临床表现是接触寒冷刺激后皮肤迅现风团等相应系统症状,诊断依据病史和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冷激发试验,治疗包括避免寒冷刺激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儿童需特保暖慎用药,孕妇用药遵医嘱,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病和药物相互作用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定义
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特殊类型,指皮肤暴露于寒冷环境后,局部出现风团或水肿的过敏性皮肤病,属于物理性荨麻疹范畴。
二、分类
(一)获得性冷性荨麻疹
较为常见,多由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引起,接触寒冷(如冷风、冷水、冷物)后数分钟内,皮肤局部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可累及口腔黏膜,严重时可伴手麻、唇麻、胸闷、心悸、腹痛、腹泻甚至休克等全身症状。
(二)家族性冷性荨麻疹
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C1酯酶抑制物相关基因缺陷等导致,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病,暴露于寒冷后数小时出现风团,伴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三、发病机制
(一)获得性冷性荨麻疹
皮肤接触寒冷后,局部肥大细胞被激活,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风团和水肿。
(二)家族性冷性荨麻疹
与遗传因素相关,基因缺陷影响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引发免疫及炎症反应导致发病。
四、临床表现
接触寒冷刺激后,皮肤迅速出现风团,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周围有红晕,瘙痒明显;部分患者可累及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出现相应系统症状,如呼吸道受累时可致呼吸困难,消化道受累时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五、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明确接触寒冷后发病)、典型临床表现,必要时结合冷激发试验等辅助检查确诊,冷激发试验是将皮肤置于4℃左右冷水或冷风下,观察是否出现风团等反应。
六、治疗
(一)避免寒冷刺激
日常注意保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寒冷物体或环境。
(二)药物治疗
可选用抗组胺药等,通过拮抗组胺缓解症状,但需遵循用药原则,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用药需谨慎评估风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皮肤较敏感,接触寒冷易诱发冷性荨麻疹,需特别注意日常保暖,避免滥用可能导致寒冷刺激的药物,就医时需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二)孕妇
孕妇患冷性荨麻疹时,药物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充分评估治疗收益与风险。
(三)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冷性荨麻疹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用药前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