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诊断可从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症状表现有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发热、月经紊乱等;体格检查中腹部检查有压痛等,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有异常,阴道分泌物可发现病原体;影像学检查B超等可发现盆腔相关病变,不同人群检查有相应特点。
一、症状表现初步提示
盆腔炎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可因病情轻重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还可能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的颜色、气味可能异常,如呈脓性且有臭味等;有些患者会有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以上;还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情况。不同年龄段、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年轻女性性生活活跃时相对更易患盆腔炎,有宫腔操作史的人群患盆腔炎风险可能增加。
二、体格检查辅助判断
1.腹部检查:医生会进行腹部触诊,盆腔炎患者下腹部可有压痛、反跳痛,严重时可能出现肌紧张。不同体质的患者腹部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肥胖患者触诊时可能因脂肪厚影响对压痛等体征的准确判断。
2.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是重要的确诊手段之一。可见宫颈举痛,即医生触碰宫颈时患者会感到疼痛;宫体压痛,按压子宫时患者有痛感;附件区压痛,双侧或单侧附件部位有明显压痛。对于有过生育史或性生活较频繁的女性,妇科检查的准确性相对较高,而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妇科检查需谨慎操作。
三、实验室检查助力确诊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表现可能有生理差异,比如儿童的白细胞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结合年龄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升高。
2.C-反应蛋白(CRP):CRP水平会升高,CRP是反映炎症的敏感指标。在评估炎症程度及病情变化时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CRP的变化可能更能反映炎症对身体的影响。
3.阴道分泌物检查:可发现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通过显微镜检查或病原体培养等方法检测。对于性生活活跃的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查发现病原体有助于确诊盆腔炎,而绝经后女性由于阴道环境改变,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规范及结果解读。
四、影像学检查辅助确诊
1.B超检查:可发现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盆腔积液等情况。B超检查对于判断盆腔内的形态学改变有重要意义,肥胖患者可能因肠道气体干扰影响B超图像质量,需选择合适的检查时机或采用其他辅助方法。
2.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盆腔炎诊断有一定帮助,能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内组织结构的病变情况,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不同体质患者对MRI检查的耐受性不同,比如有心脏起搏器等植入物的患者不能进行MRI检查,需提前告知医生相关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