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低烧37℃可因生理性因素如正常体温波动、排卵期、运动进食等致短时间升高,也可由病理性因素中感染性的病毒、细菌及非感染性的自身免疫病、肿瘤引发,检查有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等,儿童需密切观察精神饮食等,孕妇要及时就医,老年人需排查潜在疾病,非药物干预包括保证休息、多饮水、物理降温等。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反复低烧37℃
正常人体温存在生理性波动,清晨体温略低,下午稍高,波动范围通常不超过0.5℃,且不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此外,女性排卵期因孕激素水平变化可出现体温轻度升高;剧烈运动、进食、情绪激动等也可能使体温短时间升至37℃左右,此为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
二、病理性因素引发的反复低烧37℃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病毒在体内复制时可激活机体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出现低热表现;2.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常引起午后低热,此外,部分细菌感染后机体炎症反应持续存在也可导致低热,如布鲁氏菌感染等。
(二)非感染性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自身免疫攻击导致炎症反应,可引发低热;2.肿瘤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等肿瘤性疾病,肿瘤组织坏死吸收或代谢异常可引起低热,多为持续或反复低热表现。
三、相关检查项目及意义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通过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等指标,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类型,如细菌感染常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感染多伴淋巴细胞变化;2.C反应蛋白: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感染时多升高;3.病原体特异性检测:结核菌素试验有助于排查结核杆菌感染,病毒核酸检测等可明确是否为特定病毒感染。
(二)自身抗体检测
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时,需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谱等,对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低热有重要价值。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反复低热时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饮食等,避免因低热延误病情。同时注意适当增减衣物,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加重身体负担。
(二)孕妇
孕期反复低热需谨慎处理,避免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因部分感染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排查与处理。
(三)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低下,反复低热时需重视,排查肿瘤等潜在疾病,同时注意营养支持,保持居住环境舒适,保证充足睡眠,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五、非药物干预措施
当出现反复低烧37℃时,首先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时间;其次适量多饮水,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与散热;还可通过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擦拭时避免心前区等敏感部位,注意保暖防止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