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由气道慢性炎症、高反应性及气流受限构成病理基础,多种炎性细胞介质参与,遗传环境共同诱发,有反复发作喘息等表现,依据病史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护理涵盖环境管理、病情监测、气道护理、心理护理,低龄儿童需注重药物安全与细致病情观察,女性患儿要兼顾生理特点长期随访并重视心理社交支持。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由气道慢性炎症、高反应性及气流受限共同构成病理基础。多种炎性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及介质参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诱发疾病,遗传易感性使个体更易受环境中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等)、刺激物(如冷空气、化学气味等)影响而发病,炎症反应导致气道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气道平滑肌收缩,进而出现喘息、气促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
儿童哮喘多有反复发作性喘息,可伴咳嗽,夜间及清晨症状常更明显,部分患儿有胸闷感,运动后症状易加重。体征上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不同年龄儿童表现有差异,婴幼儿哮喘常表现为反复咳嗽伴喘息,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喘息症状更典型,且可能因接触特定诱因(如过敏原、剧烈运动)而急性发作。
三、诊断要点
依据详细病史(包括家族过敏史、喘息发作特点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提示气道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支持气道高反应性,胸部X线检查可辅助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先天性心脏病等),通过综合评估明确哮喘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
四、护理措施
(一)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清洁,维持温度(22~24℃)、湿度(50%~60%)适宜,避免接触花粉、宠物毛发、霉菌等过敏原,定期清洁空调滤网、被褥等易滋生过敏原的物品,减少环境刺激因素。
(二)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等,记录喘息发作的诱因、频率及严重程度,如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危重表现需立即处理。
(三)气道护理
指导患儿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如储雾罐配合吸入药物),帮助缓解气道痉挛,同时鼓励患儿多饮水,湿化气道,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心理护理
关注患儿心理状态,因哮喘反复发作可能影响患儿生活及心理,需给予心理支持,通过游戏、沟通等方式减轻其焦虑恐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五、特殊人群考虑
低龄儿童:护理中需特别注意药物使用安全性,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环境控制),因其表达能力有限,病情观察需更细致,及时发现呼吸、精神状态等异常表现并处理。
女性患儿:生长发育阶段哮喘护理需兼顾其生理特点,确保治疗护理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对于有哮喘病史的患儿,需长期随访,监测肺功能等指标,调整治疗护理方案以适应不同生长阶段需求,重视其心理及社交方面的影响,提供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