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是皮肤或黏膜因血管内红细胞外渗出现紫色或暗红色斑点等,本质是血管壁结构与功能等异常致血液渗出,分类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含免疫性及其他原因导致)和血管性紫癜(含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诊断,儿童患紫癜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老年人出现紫癜要警惕基础疾病等,女性紫癜患者需留意月经情况及用药影响。
一、紫癜的定义
紫癜是指皮肤或黏膜由于血管内红细胞外渗而出现的紫色或暗红色斑点、斑块等表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征象。其本质是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血液从血管内渗出到皮肤或黏膜下形成。
二、紫癜的分类及常见类型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因自身免疫反应使血小板破坏过多所致,常见于儿童及成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等情况,发病前可能有病毒感染等诱因。
2.其他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药物、感染、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可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加,进而出现紫癜表现,不同病因下有相应的基础疾病特点及血小板数量、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异常。
(二)血管性紫癜
1.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紫癜。常伴有腹痛、关节痛、肾脏病变等,皮肤紫癜多对称分布于下肢及臀部,呈分批出现的特点。
2.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血管壁先天性结构异常,导致皮肤和黏膜的毛细血管扩张,易发生出血形成紫癜,可出现反复鼻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表现。
三、紫癜的相关检查与诊断要点
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发病前感染史、用药史、家族史等)、体格检查(观察紫癜的分布、形态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了解血小板数量等)、凝血功能检查(评估凝血因子等情况)、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等,必要时还需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来明确紫癜的具体类型及病因,从而进行针对性诊断。
四、不同人群紫癜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紫癜时,如过敏性紫癜较多见,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可能进展较快,要注意是否出现腹痛、血尿等并发症,同时在护理上需关注皮肤护理,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等。
(二)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紫癜需警惕是否有基础疾病影响,如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血管病变,或是否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等,要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且老年人恢复相对较慢,需注意预防出血相关的不良后果。
(三)女性
女性紫癜患者需留意月经情况,部分紫癜可能与月经周期中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同时在用药等方面需考虑女性特殊生理时期对药物的代谢等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影响月经或加重出血风险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