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分为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过敏性紫癜多与感染、食物、药物等过敏原致机体变态反应相关,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有双下肢对称性紫癜伴腹痛等表现,依临床表现结合相关检查诊断,需去除诱因对症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免疫性与自身免疫异常致血小板破坏增多有关,有瘀点瘀斑等表现,靠血小板计数等检查诊断,轻症观察重症免疫抑制治疗,血栓性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缺乏等相关,有紫癜伴微血管病性溶血等急重表现;诊断靠体格检查观察及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特殊人群中儿童需排查过敏原等,老年人要警惕基础疾病,女性月经期间关注出血情况。
一、紫癜的定义与分类
紫癜是指皮肤或黏膜下出血,直径3~5mm的出血性斑点称为紫癜。常见类型包括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二、过敏性紫癜
1.病因:多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食物(如鱼虾、蛋类)、药物(如抗生素)等因素相关,机体对这些过敏原产生变态反应。
2.临床表现: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典型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紫癜,可伴腹痛、关节痛、血尿等,皮肤紫癜多呈高出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的瘀点或瘀斑。
3.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结合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排除其他出血性疾病。
4.治疗原则:去除诱因,如抗感染、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可使用抗过敏药物等对症治疗。
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因: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
临床表现:皮肤出现瘀点、瘀斑,可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儿童多为急性起病,成人慢性多见。
诊断:通过血小板计数、骨髓穿刺等检查,骨髓象可见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
治疗原则:根据病情轻重选择治疗,轻症可观察,重症需采用免疫抑制治疗等。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因: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缺乏等因素相关,可导致微血管内血栓形成,血小板消耗增多。
临床表现:除紫癜外,常伴微血管病性溶血、神经系统症状、发热等,病情多较急重。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观察皮肤紫癜形态、分布等,检查有无关节肿胀、腹痛等伴随表现。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查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排除凝血因子异常)、过敏原检测(过敏性紫癜时可协助查找诱因)、骨髓穿刺(协助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紫癜时需特别关注过敏原排查,避免接触可疑致敏物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腹痛、血尿等表现,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出现紫癜需警惕基础疾病影响,如是否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血管病变等,需全面评估,排查可能的病因,谨慎选择治疗方案,注意药物使用对机体的影响。
3.女性:月经期间紫癜患者需关注出血情况变化,若出现月经过多等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相关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