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时可通过温水擦浴、敷冰袋、减少衣物覆盖、多饮水来降温,温水擦浴用32-34℃温水擦大血管丰富部位,注意适用人群及儿童特殊情况;敷冰袋放于相应部位,注意时间及儿童隔毛巾,特殊患者慎用;减少衣物覆盖选宽松透气衣物,注意儿童和特殊患者;多饮水多喝温开水,少量多次,特殊疾病患者遵医嘱,这些方法可帮助患者散热降温。
一、温水擦浴
1.原理:通过水的蒸发带走身体热量,达到降温目的。
2.操作方法:准备32-34℃的温水,用毛巾浸湿后拧干,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个部位擦拭3-5分钟。对于儿童,要注意避免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等部位,防止引起不适。年龄较小的儿童皮肤娇嫩,擦拭时力度要轻柔。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大多数低烧患者,包括儿童和成人。但对于皮肤有破损、过敏等情况的患者不适用。儿童皮肤薄,血管丰富,温水擦浴时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如出现皮肤苍白、青紫或患者寒战等情况应立即停止。
二、敷冰袋
1.原理:冰袋温度低,可吸收热量,降低局部温度。
2.操作方法:将冰袋装入布套,放置在额头、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每次敷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对于儿童,冰袋与皮肤之间要隔一层毛巾,避免冻伤。因为儿童皮肤更脆弱,长时间接触冰袋容易造成局部冻伤。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人群可使用,儿童需特别注意隔毛巾,避免冻伤。对于有血液循环不良、感觉障碍的患者慎用,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其对温度感知不敏感,使用冰袋可能造成冻伤却不易察觉。
三、减少衣物覆盖
1.原理:过多衣物覆盖会影响身体散热,减少衣物覆盖可帮助身体更好地散热降温。
2.操作方法:根据环境温度适当减少衣物,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如棉质衣物,利于汗液蒸发。对于儿童,要避免包裹过紧过厚,可选择轻薄的衣物,但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儿童新陈代谢快,体温调节能力不如成人,过厚衣物不利于散热,同时要根据室内外温度合理增减。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儿童要注意保暖与散热的平衡。对于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减少衣物时要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防止因温度过低而引发其他不适,如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差,减少衣物后要密切关注体温及身体状况。
四、多饮水
1.原理:多饮水可促进出汗,通过汗液蒸发带走热量,同时补充因发热丢失的水分。
2.操作方法:多喝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每天饮水量可在1500-2000毫升左右。对于儿童,要定时喂水,保证水分摄入。儿童发热时水分丢失快,及时补充水分很重要,但要注意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不适。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大多数低烧患者,肾功能不全等特殊疾病患者需遵医嘱控制饮水量。例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排水功能受限,过多饮水可能加重水肿等病情,这类患者要根据自身肾功能情况合理调整饮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