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阴道炎相关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外阴视诊、阴道窥器检查)、白带常规检查(pH值测定、清洁度检查、微生物检查)、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及其他检查(胺试验、线索细胞检查),特殊人群如孕妇、绝经后女性检查需谨慎,要综合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检查项目以明确诊断并针对性治疗。
一、妇科检查
1.外阴视诊:观察外阴的外观,包括外阴的皮肤颜色、有无红肿、溃疡、赘生物等情况,通过对外阴的视诊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一些明显的炎症表现或局部病变迹象,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女性外阴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比如长期穿紧身化纤内裤的女性可能更容易出现外阴局部的不适及外观异常。
2.阴道窥器检查:使用阴道窥器打开阴道,观察阴道黏膜的情况,如有无充血、水肿、出血点,阴道分泌物的量、颜色、性状等。不同年龄段女性的阴道黏膜状态有差异,青春期前女性阴道黏膜较薄,而育龄期女性阴道黏膜相对更具弹性等,通过阴道窥器检查能直观了解阴道内的局部状况。
二、白带常规检查
1.pH值测定:正常阴道分泌物pH值通常在3.8~4.4之间,呈弱酸性。若pH值升高,可能提示有阴道炎等情况,比如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pH值常大于4.5。不同生理状态下pH值可能有变化,如月经前后阴道pH值会有所波动。
2.清洁度检查:阴道清洁度可分为Ⅰ~Ⅳ度,Ⅰ~Ⅱ度属于正常,Ⅲ~Ⅳ度提示有炎症可能。清洁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活方式中不注意外阴清洁等可能导致清洁度异常。
3.微生物检查:包括线索细胞(提示细菌性阴道炎)、霉菌菌丝或孢子(提示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提示滴虫性阴道炎)等的检查。不同病原体感染有其相应的临床特点,比如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多有外阴瘙痒、分泌物呈稀薄脓性、泡沫状等表现,而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常表现为外阴瘙痒明显、分泌物呈豆腐渣样等。
三、病原学检查
1.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于一些复杂或反复的阴道炎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细菌培养,以明确具体感染的细菌种类,并做药敏试验,从而为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但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2.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在有相关可疑情况时,比如怀疑性传播相关阴道炎时,会进行支原体、衣原体的检测,通过相应的实验室方法检测是否存在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
四、其他检查
1.胺试验:主要用于辅助诊断细菌性阴道炎,取阴道分泌物加10%氢氧化钾溶液后有鱼腥味为阳性。
2.线索细胞检查: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炎的重要指标之一,显微镜下观察到线索细胞即可辅助诊断细菌性阴道炎。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在进行阴道炎相关检查时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到对胎儿的影响,检查操作需轻柔规范;对于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等特点,检查时要注意避免造成损伤等情况。总之,阴道炎的检查需要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来明确诊断,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