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累及后背时皮疹呈对称性紫癜样初为小型荨麻疹或粉红色斑丘疹压之不褪色后变棕褐消退部分融合无瘙痒需结合其他系统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治疗分一般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和药物治疗轻中重度不同处理,儿童需密切观察按儿科规范用药成人有基础病用药谨慎,患者需定期监测后背皮疹及其他系统症状并复查相关指标。
一、过敏性紫癜后背皮疹的基本特征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小血管炎,主要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等。当累及后背时,皮疹多表现为对称性分布的紫癜样皮疹,初起为小型荨麻疹或粉红色斑丘疹,压之不褪色,随后逐渐变为棕褐色而消退,部分可融合成片,一般无瘙痒等自觉症状,但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皮肤紫癜相鉴别,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后者皮疹压之褪色,且有血小板计数等异常。
二、诊断依据与鉴别
(一)临床表现参考
后背出现上述特征性紫癜样皮疹,同时需结合其他系统表现,如是否有关节肿痛(多累及膝、踝等大关节)、腹痛(可为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疼痛)、血尿或蛋白尿等肾脏受累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辅助
血常规可了解血小板计数等情况以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常规检查观察是否有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伤迹象;凝血功能检查一般无异常,可排除凝血障碍性疾病;必要时可进行皮肤活检,可见小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等典型病理改变。
三、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首先应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如某些食物、药物、花粉等,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以减轻血管负担。对于后背皮疹,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皮疹破损继发感染。
(二)药物治疗
轻度病例可暂不使用特殊药物,皮疹多可自行消退;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若有肾脏受累等情况可能还需联合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选择药物,尤其要考虑不同人群的用药差异,如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患过敏性紫癜时后背皮疹需密切观察,因儿童可能合并腹痛、关节痛等表现,且在治疗中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避免剧烈运动等,用药时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二)成人患者
成人患者若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需更谨慎评估,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变化,同时关注后背皮疹变化及是否出现新的系统受累表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日常监测与随访
患者需定期观察后背皮疹的变化情况,如皮疹数量、颜色、大小等有无进展,同时留意是否出现关节、胃肠道、肾脏等其他系统的症状。若出现腹痛加剧、关节剧烈肿痛、血尿等情况,应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等相关指标,以评估病情恢复情况及监测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