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分为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异常,多见于儿童青少年,紫癜对称分布下肢臀部等,可伴腹痛等,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致出血,各年龄段可发,紫癜分布无特定局限,可伴其他部位出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轻症可观察重症用激素等,特殊人群如儿童需留意饮食感染等,成人要详问病史等,有基础病史者需谨慎诊治。
一、常见病因
1.过敏性紫癜:系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紫癜,致敏因素可包括感染(像链球菌感染等)、食物(如鱼虾、蛋类等)、药物(如抗生素等)、花粉、虫咬等,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发皮肤黏膜出血,包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与自身免疫紊乱相关)、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类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见于各年龄段,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
二、临床表现
1.紫癜特点:紫癜表现为瘀点、瘀斑,可呈对称性分布,按压不褪色,过敏性紫癜的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也可累及前胸后背腹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紫癜分布相对无特定局限,全身均可出现。
2.伴随症状:过敏性紫癜可能伴有腹痛、关节痛、血尿等表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其他部位出血表现。
三、诊断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常显著降低;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凝血功能检查:可排除凝血因子异常等导致的出血状况,过敏性紫癜患者凝血功能通常正常。
过敏原检测:对于过敏性紫癜患者,可通过变应原皮肤试验等过敏原检测手段找寻可能的致敏原。
2.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腹部超声等检查,以协助判断有无腹部脏器受累等情形。
四、治疗原则
1.过敏性紫癜
一般治疗:规避接触致敏物质,注意休息。
药物治疗:可运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减轻过敏反应;维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病情较重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等。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轻症可观察,重症需治疗,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丙种球蛋白等药物,必要时可考虑脾切除等治疗。
其他类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采取血浆置换等特殊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前胸后背腹部紫癜时,需留意其饮食情况、有无感染等,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采用安全的非药物干预举措,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2.成人:成人需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近期用药史、接触史等,全面评估病情,依据具体病因开展针对性治疗,同时关注自身基础健康状况对病情的影响。
3.有基础病史人群:若有血液系统基础病史等状况,出现紫癜时病情可能更为复杂,需更为谨慎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