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发的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常发于寒冷或气候突变时,起病急、多散发;病因有感染(病毒为主、细菌多继发于病毒)、理化因素(吸入冷空气等刺激)、过敏反应(接触过敏原);临床表现初期干咳后咳痰,可伴发热等症状,体征早期可无阳性表现,进展后有呼吸音增粗及干湿性啰音;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胸部X线多无异常或肺纹理增粗,血常规可助判病毒或细菌感染;治疗分对症(镇咳祛痰平喘)、抗感染(有细菌感染用抗生素)、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等);特殊人群中儿童慎用药需非药物干预,老年人关注基础病,过敏体质者避过敏原并用药观察。
一、定义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起病较急,多为散发,无流行倾向。
二、病因
1.感染因素:病毒是主要病原体,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细菌可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往往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2.理化因素:吸入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等,可刺激支气管黏膜引发炎症。
3.过敏反应: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过敏原,可引起支气管黏膜过敏反应导致炎症。
三、临床表现
1.症状:初期多为干咳,随后出现咳痰,可为白色黏液痰或脓痰,可伴有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部分患者有气促表现。儿童患者症状可能相对较重,需密切关注。
2.体征:早期可无明显阳性体征,随病情进展可闻及双肺呼吸音增粗,散在干、湿性啰音,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四、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如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接触刺激性物质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多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血常规检查可见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五、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咳嗽无痰或少痰时可用右美沙芬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溴己新等祛痰;有气喘者可使用平喘药,如氨茶碱等。
2.抗感染治疗: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需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抗生素的选择及安全性。
3.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刺激性因素。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急性支气管炎需谨慎使用镇咳药,避免抑制咳嗽反射影响痰液排出,可优先采用祛痰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同时要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急性支气管炎时需密切关注基础疾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必要时住院治疗,用药需考虑肝肾功能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3.过敏体质者:明确过敏原后应避免接触,如因过敏因素引发急性支气管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