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等致,可由感染、自身免疫病等引发,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等;过敏性紫癜多与感染、食物药物过敏等相关,皮肤紫癜对称分布伴关节痛等,血常规等可助诊断,处理分别针对病因等,儿童需避剧烈运动等,老年人关注基础病,妊娠期女性需谨慎评估治疗。
一、定义与分类
紫癜红色血点是皮肤或黏膜下出血导致的红色斑点,主要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等类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如血小板生成减少(如骨髓疾病)、破坏过多(如免疫性因素)等引起;过敏性紫癜多与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等因素相关,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而出现紫癜。
二、病因分析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由感染(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多;也可见于药物(如化疗药物)、辐射等因素损伤骨髓。
过敏性紫癜:常见诱因包括链球菌等感染、食物(如鱼虾、蛋类)、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引发免疫反应,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紫癜。
三、临床表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可见散在或密集的红色瘀点、瘀斑,大小不等,可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儿童患者可能因磕碰后出血不易止住而被发现。
过敏性紫癜:皮肤紫癜多分布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初期为紫红色丘疹,可融合成瘀斑,同时可能出现关节痛(多见于膝、踝关节)、腹痛(表现为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疼痛)、血尿、蛋白尿等肾受累表现。
四、诊断方法
血常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有凝血时间延长等异常;过敏性紫癜凝血功能多正常。
过敏原检测:过敏性紫癜患者可通过血液或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过敏原,帮助明确病因。
五、处理措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针对病因治疗,如感染引起者积极抗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者可能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病情严重时可输注血小板支持治疗。
过敏性紫癜:首先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减轻过敏反应,有腹痛、关节痛者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出现肾受累时需进一步规范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紫癜红色血点时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磕碰加重出血,家长应密切观察紫癜变化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腹痛、血尿等,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老年人:老年人患紫癜需关注基础疾病对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影响,如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规范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妊娠期女性:紫癜红色血点可能影响妊娠安全,需谨慎评估病情,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根据具体病因采取安全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