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有前驱症状即短暂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典型症状含运动障碍、感觉异常、言语障碍、视觉异常、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急性期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控制基础疾病,恢复期需尽早开展康复训练,老年人治疗要重基础疾病综合管理且康复循序渐进,儿童脑梗塞罕见多由特定因素引起,治疗优先非药物干预并严格控药及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康复。
一、脑梗塞的症状
1.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在脑梗塞发生前可能出现短暂性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如一过性的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视物模糊等,症状持续时间较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缓解,但这是发生脑梗塞的预警信号。
2.典型症状:
运动障碍:突然出现一侧肢体(如上肢或下肢)无力、笨拙,严重时可导致肢体瘫痪,表现为无法正常持物、行走困难等。
感觉异常:一侧面部或肢体感觉麻木,如针刺感、蚁走感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偏身感觉减退。
言语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言语含糊,严重者可出现不能言语(失语),还可能伴有理解语言困难(感觉性失语)等情况。
视觉异常:可出现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等,如一侧眼睛视物不清或双影等。
头痛、呕吐:部分患者起病时可伴有头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还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多与颅内压升高有关。
意识障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甚至昏迷。
二、脑梗塞的治疗
1.急性期治疗:
静脉溶栓:若患者符合静脉溶栓指征(一般发病4.5小时内),可使用溶栓药物改善脑缺血情况,如在时间窗内合理应用可挽救部分缺血半暗带组织。
抗血小板聚集: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进一步形成,改善脑循环。
改善脑循环:应用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的药物,以改善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
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收缩压不宜过低),严格管理血糖水平,使其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以减少脑梗塞复发及病情进展风险。
2.恢复期治疗:
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如通过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等逐步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语言训练,针对存在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发音、理解等训练;还可结合物理治疗(如针灸、理疗等)辅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脑梗塞治疗中需更加注重基础疾病的综合管理,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康复训练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情况循序渐进,避免因过度训练导致身体损伤,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儿童脑梗塞较为罕见,多与先天性血管异常、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相关,治疗时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手段,如针对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且需严格把控药物使用,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合的药物,康复治疗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采用适合儿童的康复训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