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盆腔积液多因孕期及产后生理变化所致,量少可自行吸收;病理性盆腔积液包括盆腔炎性疾病(产后感染等致病原体侵入盆腔引发炎症致积液)、盆腔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如产后阑尾炎蔓延致盆腔积液)、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产后异位内膜种植引发炎症渗出致积液)、盆腔恶性肿瘤(肿瘤刺激渗出或阻塞回流致液体积聚)。
一、生理性盆腔积液
1.孕期及产后的生理变化所致
在孕期,女性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以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盆腔内的器官会受到一定影响,产后身体逐渐恢复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的生理性渗出液积聚在盆腔内形成盆腔积液。这是因为产后盆腔内的组织处于修复阶段,一些正常的生理渗出在未完全被吸收时会形成少量积液,一般量较少,不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多可自行吸收,这种情况在大多数产后女性中都可能出现,与女性的生理状态及产后恢复过程相关。
二、病理性盆腔积液
1.盆腔炎性疾病
产后感染因素:产后女性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若产时或产后不注意卫生,如会阴伤口护理不当、过早性生活等,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盆腔,引发盆腔炎性疾病。病原体感染盆腔内的组织器官,导致炎症反应,炎症会促使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多,从而形成盆腔积液。例如,常见的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盆腔后,会引起盆腔组织的炎性渗出,超声检查可发现盆腔积液,同时可能伴有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这种情况在产后有感染风险的女性中较为常见,与产后的卫生状况、身体恢复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2.盆腔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阑尾炎等疾病影响:如果产后发生阑尾炎等邻近盆腔的器官炎症,炎症可能会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的炎症反应,导致盆腔积液。阑尾与盆腔位置较近,阑尾的炎症渗出物可能会波及盆腔,引发盆腔的炎性改变,出现盆腔积液。这种情况与产后是否合并邻近器官的炎症有关,若产后发生阑尾炎等疾病未及时治疗,就可能导致炎症蔓延至盆腔,形成病理性盆腔积液。
3.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产后异位内膜种植相关:产后女性的盆腔内环境可能发生一定变化,若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潜在因素,异位的子宫内膜可能会在盆腔内种植并生长,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和渗出,进而形成盆腔积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产后身体的激素水平变化、盆腔手术史(如有)等都可能增加其发生的风险,这种情况在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高危因素的产后女性中可能出现,与产后身体的内分泌及盆腔组织状态等因素相关。
4.盆腔恶性肿瘤
肿瘤导致渗出等:产后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盆腔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会刺激盆腔组织,导致渗出增加,同时肿瘤的生长可能会阻塞盆腔内的淋巴或血管回流,使得液体积聚形成盆腔积液。例如卵巢癌等盆腔恶性肿瘤,在产后若发生,可能会出现盆腔积液的情况,同时可能伴有消瘦、腹痛、腹部包块等其他症状,这种情况相对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引起重视,与产后是否存在盆腔肿瘤的潜在病变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