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引起原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外源性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支原体,内源性病原体如阴道内菌群上行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操作不当或术后不注意卫生致感染)、经期卫生不良(月经时病原体易侵入盆腔)、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阑尾炎、腹膜炎可蔓延至盆腔)、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既往有盆腔炎病史者抵抗力下降时复发)。
一、病原体感染
1.外源性病原体
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年轻性活跃的女性容易发生性传播疾病相关的盆腔炎,这与她们的性活动较频繁且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黏液机械防御功能较差等因素有关。例如,沙眼衣原体感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病原体可侵入宫颈管、子宫内膜、输卵管等部位,引发炎症。
支原体也可能与盆腔炎的发生有关,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等可定植于泌尿生殖道,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感染。
2.内源性病原体
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正常情况下,阴道内菌群处于平衡状态,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阴道微生态环境改变时,这些菌群可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例如,女性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卫生棉条等,容易导致阴道内的菌群逆行感染盆腔;产后、流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也为内源性病原体感染提供了机会。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1.刮宫术
如人工流产刮宫术、诊断性刮宫等,手术时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原来生殖道存在的慢性炎症可被激活,引起急性发作并扩散。例如,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将外界的病原体带入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进而可蔓延至输卵管、盆腔腹膜等部位。
2.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
这些操作属于侵入性的检查,若操作不当或术后不注意卫生,也可能导致病原体感染盆腔。例如,通液时压力过大等操作可能损伤子宫输卵管黏膜,降低局部抵抗力,从而引发感染。
三、经期卫生不良
女性在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剥脱,宫腔内血窦开放,并有凝血块存在,这为病原体滋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果不注意经期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卫生棉条,或在经期进行性生活等,都可使病原体侵入盆腔引起炎症。例如,经期性生活时,男性的生殖器可能将病原体带入女性阴道,进而上行感染盆腔。
四、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1.阑尾炎
阑尾与女性生殖器官相邻,阑尾炎症可直接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症。阑尾发炎时,炎症可通过直接扩散的方式累及右侧输卵管等盆腔器官,导致输卵管炎等盆腔炎性疾病。
2.腹膜炎
盆腔腹膜炎与腹腔其他部位的腹膜炎可相互蔓延,例如,腹腔内的炎症若累及盆腔,可引发盆腔腹膜炎等盆腔炎性病变。
五、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既往有盆腔炎病史的女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劳累、月经期等,可导致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慢性盆腔炎时,盆腔内组织已经存在炎症改变,局部防御能力较弱,当遇到诱因时,炎症可再次活跃,出现急性盆腔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