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膜炎有前驱感染症状,如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持续1-2周,有非特异性症状;有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可喷射性)、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表现)、意识障碍(轻嗜睡重昏迷);还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多数38-39℃左右,儿童波动大易高热惊厥)、精神状态改变(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
一、前驱感染症状
病毒性脑膜炎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前驱感染表现,一般持续1-2周左右,此阶段患者可能出现低热、全身倦怠感或咽痛等非特异性症状,这是因为病毒先在呼吸道或肠道等部位繁殖,然后进入血液循环,进而累及脑膜。例如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多在夏季高发,常与患者接触被污染水源等情况有关,前驱期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且不特异。
二、神经系统症状
1.头痛
是病毒性脑膜炎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轻重不一,多为全头部胀痛或跳痛。这是由于脑膜受到炎症刺激,引起颅内压变化等因素导致。儿童患者可能表述不清,但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用手抓头或频繁烦躁等情况,因为儿童对头痛的表达相对有限,更多通过行为来体现脑膜受刺激的状况。
2.呕吐
可呈喷射性呕吐,这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当病毒感染导致脑膜炎症,引起脑脊液分泌增多或回流受阻,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从而出现呕吐症状。婴幼儿患者由于颅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呕吐也是常见表现之一,需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呕吐相鉴别。
3.颈项强直
属于脑膜刺激征的表现之一。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发现患者颈部抵抗感增强,被动屈颈时阻力增大。这是因为炎症累及脑膜,刺激颈部的神经根,导致颈部肌肉反射性痉挛。在儿童患者中,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等因素,颈项强直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也是判断病毒性脑膜炎的重要体征之一。
4.意识障碍
轻者可出现嗜睡,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较迟钝,呼唤能睁眼,但不能完全配合交流;重者可出现昏迷,这与病毒侵犯脑实质,导致脑功能严重受损有关。对于婴幼儿患者,意识障碍可能更难早期发现,需要密切观察其对刺激的反应,如对声音、疼痛刺激的反应等。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原本活泼好动,患病后出现精神萎靡、反应差等情况,都需要警惕意识障碍的发生。
三、全身症状
1.发热
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39℃左右,也有部分患者体温可更高。发热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表现,病毒在体内繁殖,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发热等反应。不同年龄患者发热表现略有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可能波动较大,而且婴幼儿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但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等。
2.精神状态改变
患者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情况。这是因为病毒感染累及神经系统,影响了大脑的功能,导致患者精神状态异常。在儿童群体中,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患病后可能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不稳定,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变化,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