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有运动障碍,急性期数小时至数天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有双下肢麻木无力等,病变节段有神经根性疼痛;感觉障碍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丧失及平面上缘有感觉过敏带等,儿童表述不清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二便障碍及皮肤表现;还有急性期全身症状如发病前有前驱症状、起病急骤伴发热,病情发展可致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需相应关注护理。
一、运动障碍
1.急性期表现:
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然后逐渐加重,累及脊髓双侧时可出现截瘫。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急性期可呈弛缓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此为脊髓休克期,一般持续2-4周。之后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转变为痉挛性瘫痪。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脊髓休克期相对较短,恢复可能相对较快,但也需密切观察。
2.病变节段相关表现:
病变节段相应部位可有神经根性疼痛,表现为病变节段对应的背部、胸部等部位的放射性疼痛,儿童患者可能表述不清,需仔细观察其异常表现,如哭闹、烦躁等可能与神经根受累有关。
二、感觉障碍
1.感觉平面:
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丧失,在感觉缺失平面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带或束带感。不同年龄患者感觉平面的定位可通过神经系统检查来确定,例如通过针刺觉、温度觉等检查来明确感觉缺失的范围,这对于判断脊髓病变的节段非常重要。
2.特殊人群特点:
儿童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觉障碍的表述可能不如成人清晰,需要医护人员更加细致地通过多种检查方法来准确评估感觉平面及感觉障碍程度。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二便障碍:
早期常出现尿潴留,膀胱无张力,表现为膀胱充盈但不能自主排尿。之后可能逐渐出现充盈性尿失禁。大便则表现为便秘,病变水平以下肠道蠕动减弱。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膀胱和肠道功能发育未完善,急性脊髓炎导致的二便障碍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定期进行膀胱按摩以促进排尿反射的恢复等。
2.皮肤表现:
病变节段以下皮肤温度降低、无汗,皮肤干燥等。长期卧床的患者(包括儿童患者)可能因皮肤长期受压且无汗等原因,更容易发生压疮,需要加强皮肤护理,定期翻身等。
四、其他表现
1.急性期全身症状:
多数患者在发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部分患者有疫苗接种史。起病急骤,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发热一般持续3-5天。不同年龄患者发热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体温波动可能相对较大,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并且注意与其他可能导致发热的疾病相鉴别。
2.病情演变相关: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这在所有年龄段患者中都需要警惕。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如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尿路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