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憩室是食管壁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腔相通囊袋分类有咽食管、食管中段(分牵引性和内压性)、膈上憩室病因分别与环咽肌失调、纵隔淋巴结病变及食管下段运动障碍等相关临床表现咽食管有吞咽困难等,中段多无症状或有不适,膈上有消化不良等,诊断用食管钡餐造影和镜检,治疗无症状随访有症状分情况手术等,老年需防误吸儿童少用有创优先保守干预。
食管憩室是指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袋。
一、分类
1.咽食管憩室:多因环咽肌功能失调,导致食管黏膜经环咽肌薄弱区膨出形成,好发于环咽肌上方的咽食管结合部。
2.食管中段憩室:可能与食管动力异常或周围组织炎症、瘢痕牵拉食管壁有关,分为牵引性憩室(多由纵隔淋巴结炎症等牵拉所致)和内压性憩室(因食管腔内压力增高使食管黏膜经肌层薄弱处突出)。
3.膈上憩室:常因食管下段运动功能障碍,导致食管腔内压力增高,使食管黏膜通过食管肌层的薄弱点向外突出形成,好发于食管裂孔上方。
二、病因
咽食管憩室主要与环咽肌功能失调相关,环咽肌不能正常松弛或收缩不协调,致使食管腔内压力变化引发憩室形成。
食管中段牵引性憩室多由纵隔淋巴结炎症、结核等病变愈合后形成瘢痕牵拉食管壁所致;内压性憩室则与食管动力异常、局部食管腔内压力增高有关。
膈上憩室与食管下段运动障碍,如食管蠕动异常、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因素相关,导致食管腔内压力增加,促使憩室形成。
三、临床表现
咽食管憩室:患者早期可能有轻度吞咽困难,随病情进展吞咽困难逐渐加重,还可出现食物反流,有时颈部可摸到含气的囊性包块,若憩室内容物反流误吸入气管,可引起呛咳等呼吸道症状。
食管中段憩室: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吞咽不适、胸骨后或上腹部隐痛等,若憩室较大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出现相应症状。
膈上憩室:患者可能有消化不良、上腹部胀满、胸痛等表现,部分人也可无明显不适。
四、诊断方法
食管钡餐造影: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可显示食管壁向外突出的囊袋样结构,明确憩室的部位、大小及与食管的关系。
食管镜检查:能直接观察憩室开口情况,同时可排除憩室内有无炎症、出血、肿瘤等病变。
五、治疗原则
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食管憩室,可定期随访观察,了解憩室变化情况。
有症状的食管憩室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如咽食管憩室较大、有明显症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食管中段憩室若出现并发症或症状明显也可考虑手术;膈上憩室有症状时可根据病情选择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人群食管憩室可能因吞咽功能减退,易出现食物反流误吸风险,需密切关注吞咽情况,必要时调整饮食方式,如进食半流质或软食,减少呛咳风险,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儿童患者:儿童食管憩室较为少见,若出现相关症状,需优先采用无创性检查手段,如食管钡餐造影等,谨慎选择有创检查,治疗上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观察或温和的干预措施,避免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