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稍神经炎可引发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及感觉减退或缺失;运动障碍有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皮肤改变、出汗异常,不同人群在各障碍表现上有差异,如老年人恢复慢、糖尿病患者相关障碍更明显等。
一、感觉障碍
1.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末稍神经炎患者早期多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的感觉异常,常出现针刺样、烧灼样、麻木等感觉。这种感觉异常可从手指或脚趾开始,逐渐向近端延伸。例如,患者可能会感觉手指像戴了手套一样,对温度、疼痛等刺激的感知变得不灵敏。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患病,但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可能更容易出现感觉异常的情况且恢复相对较慢;从生活方式来看,长期接触有毒物质、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末稍神经炎导致感觉障碍的风险较高。
2.感觉减退或缺失: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减退甚至缺失。触觉减退时,患者对轻触皮肤的感觉变得迟钝;痛觉缺失则可能使患者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不能及时感知,增加受伤的风险。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引发末稍神经炎,感觉减退或缺失的情况可能会更明显,且由于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差,这种感觉缺失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二、运动障碍
1.肌力减退:末稍神经炎可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肌力减退。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拿东西的力量不如以前,行走时也可能感到无力。在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的人群在从事体力劳动的程度不同,可能会影响对肌力减退的察觉和应对。年轻人如果平时运动较少,出现肌力减退时可能更容易察觉并及时就医;而老年人本身肌力可能相对较弱,末稍神经炎导致的肌力减退可能被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而被忽视。
2.肌肉萎缩:长期的末稍神经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引起肌肉萎缩。最初可能是肢体远端的小肌肉出现萎缩,逐渐可波及近端肌肉。例如手部的小鱼际肌、大鱼际肌等可能会出现萎缩,导致手部外形发生变化。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如酒精中毒性末稍神经炎的患者,由于长期营养缺乏等因素,肌肉萎缩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需要特别关注肌肉状况的变化。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皮肤改变:末稍神经炎可导致皮肤出现多种改变,如皮肤菲薄、干燥、脱屑等。皮肤菲薄使得皮肤更容易受到损伤,干燥脱屑会影响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在生活方式方面,经常接触刺激性物质的人群,皮肤本身就相对脆弱,末稍神经炎引起的皮肤改变可能会更加明显。年龄较大的人群皮肤本身的代谢和修复能力下降,对于末稍神经炎导致的皮肤改变恢复较慢。
2.出汗异常:患者可出现出汗增多或减少的情况。出汗增多时,可能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肢体远端出汗较多;出汗减少时,皮肤可能会变得干燥,同时还可能伴有温度调节功能的异常。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出汗异常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糖尿病会影响自主神经的功能,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并关注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